【美丽中国长江行】探寻“世界茶源”普洱绿色生态茶经济发展之路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有机茶园。(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中国台湾网5月17日云南普洱讯(记者 王怡然) “如果我们一味地使用化肥农药,就意味着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没有一块净土,这样是走不通的。我们必须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5月15日,“大国茶匠”、云南普洱时木茶厂负责人、86岁高龄的肖时英老人对记者说。
5月15日,由中央网信办、生态环境部组织的“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云南站)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团队誉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的云南普洱,探寻普洱绿色生态“茶经济”发展之路。
作为全球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云南省普洱市也是全国首个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在这片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700余年的世界野生古茶树王和1800余年的过渡性古茶树见证着“世界茶源”人间奇迹。据悉,普洱市已建成生态茶园165万亩,30万亩茶园通过有机认证和进入转换期,茶叶产值达到231.26亿元。如今,普洱已成为全球普洱茶最大基地。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正在打造辐射全国和世界各地集仓储、交易、物流等为一体的普洱茶市场交易平台。
在时木茶厂的茶园,记者看到茶园的茶树一排排、一层层立体排列生长。据介绍,目前云南的茶叶种植中,分布最多的是平面树形茶园,茶树的采摘面小、产量低。茶树下部枝干裸露,苔藓地衣等附生植物多。时木茶厂首创新型“立体生态茶园”生产模式,双层立体树形茶园,充分发挥云南大叶乔木型茶树的高生长优势,不仅能够增加茶叶的产量,改进茶园品质,让上层枝干立体生长,也可促进开花结果,获得茶叶茶籽双丰收,有效解决了茶叶“丰产不丰收”、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难题,使茶叶产量提高了近一倍,并被列入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推广。
“我国现在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分享,我们也是要在这样的发展理念基础上去发展茶叶,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茶树依旧可以健康生长,还保持了生态环境。”肖时英告诉记者。
在普洱市,像时木茶厂这样坚持走绿色生态有机发展路子的茶企有许多家。普洱茶祖茶业公司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太阳能烘干系统和蒸汽系统,建成无烟普洱茶生产加工厂。普洱祖祥高山有机茶园八年来致力于发展有机茶叶,先后通过欧盟、美国、日本有机认证,生产的有机茶出口售价每公斤最高达2000欧元,利润是常规茶园的10倍。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从事现代生物普洱茶的科技研发、生物普洱茶和即饮普洱茶饮料等系列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销售,把普洱茶从单一的农产品打造成一个全面升级换代的高科技产品。
在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的茶园,记者看到,明媚的阳光下,不使用化肥的茶树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据公司工作人员秦光治介绍,2017年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公司将茶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建筑艺术完美结合,将其建设成为一座科技高端 、绿色环保、生态和谐的中国现代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公司在环保生态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良好的做法,各项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无组织废气。将茶渣再利用,提取产生的茶渣无毒无害,可作为肥料、饲料的原料,同时正在与中国农业大学进行合作,开发使用茶渣经一次处理同时生产低聚木糖、葡萄糖、木质素和茶多肽等产品的工艺,技术上已经取得了成功,避免了废渣处理产生的成本及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变废为宝,增加收益。以及车间清洗用水资源再利用。茶初制车间采用太阳能机械式晒青等环保节能措施。
据报道,目前普洱市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达30.4%,334万亩农作物获“三品一标”产地认定,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65张,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名第一。“普洱茶”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位列第一。普洱5.7万亩茶园获得有机认证,123户企业的292个产品获有机产品认证,居云南省之首。
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和市场需求,推动绿色农业生态化、绿色工业可循环、绿色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普洱正在用一个个绿色产业的发展刷新着经济发展新底色,昔日的“绿水青山”正一步步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完)
时木茶厂。(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时木茶厂一景。(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大国茶匠”、云南普洱时木茶厂负责人肖时英老人。(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时木茶厂茶园。(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帝泊洱生物茶谷。(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一景。(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的茶山。(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景观。(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