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模式”打造有温度的全民阅读
4年前的“4·23”世界读书日,专营老北京历史文化典籍的民营机构北京正阳书局“掌柜”崔勇作为委托运营方,正式接管了北京首个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砖读空间”。这一“不动火,不改结构,对文物的干扰最小”的文物活化试点,就此打开了北京西城区公共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双赢的思路。
去年11月,北京坊PageOne24小时书店在前门城楼南侧启动体验季,这家由新经典文化联合广安控股共同打造的生活方式书店,完成了政府与民营公司、国有企业三方合力的一次全新探索。
4年来,一个个各具特色的阅读空间在北京西城区悄然涌现,多方社会力量的引入激活了城市公共阅读这池春水,众多特色阅读空间已成为首都文化新地标。
特色阅读空间遍地开花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3号院,2013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内始建于元代的万松老人塔是北京城区现存的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正阳书局”和“砖读空间”牌匾同时挂上院门的那一刻,这个经过修缮的国家级文物院落以特色阅读空间的形式免费向社会开放,在“利用文物来保护文物”的理念下,文物“活”起来了。
北京西城区一直将阅读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来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西城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书香西城文化家园”的发展目标。而特色阅读空间是“书香西城”于2014年独创的概念,除了“砖读空间”这种由政府提供空间设施、引入社会力量运营管理的公办民营型,还有由社会组织提供空间设施、政府给予资源支持的民办公助型,如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繁星戏剧村的“繁星书吧”。在借助社会资源搭载公共阅读服务的探索中,“书香剧场”“书香酒店”“书香银行”等概念已成为现实,人们可以在北京古老的胡同里、古老的砖塔下享受阅读的乐趣,触摸有质感的北京。
在建设“书香西城文化家园”这一发展目标的引领下,西城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阅读服务为突破口,以特色阅读空间建设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运营模式,广泛联结和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推广全民阅读。
如今,西城区已形成由两个区级公共图书馆、一个青少年儿童图书馆、23家街道图书馆为骨架支撑,25个挂牌特色阅读空间为特色,100余家实体书店为依托,流动阅读、数字阅读设施设备为补充的“书香网络”。
实体书店增添亮丽风景线
今年2月,被称为“北京最美社区书店”的甲骨文·悦读空间迎来两周岁“生日”。这家640平方米的社区书店是西城区政府尝试公办图书馆委托运营的一次成功尝试。“有声书店”和每周8~10场各类文化活动是这里独特的风景。
在地安门东大街与西大街的交汇处,矗立着一座形似大雁翅膀的木结构古建筑,这是老北京中轴线上的著名地标——雁翅楼。2015年,闹中取静的雁翅楼变身中国书店旗下首家“不打烊”书店。
西城区作为北京核心城区,要在每个社区建设大面积的文化站、图书馆等阅读空间并不现实,在“书香西城”推进中,他们决定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建设,而是放开思路,尝试整合区内各种公共文化资源,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探索各种合作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公共阅读空间。
“以往建设一座公共图书馆,政府投入巨大,但现在改变了过去政府吃力单干的情况,又有效地调动了社会资源。”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主任孙劲松说,和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相比,差异化经营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文化需求,扩大了文化服务覆盖面。
除了政府与民营公司、国有企业三方合力探索成立的PageOne24小时书店,以引导大众精品阅读为经营理念的西西弗书店也于2017年入驻西直门凯德Mall商业中心。截至2017年,西城区的实体书店已达100余家。
让全民阅读成为人们的“精神后花园”
2015年中秋节,爱阅团、妙妈悦读会、一起悦读俱乐部等知名读书会的代表齐聚中国书店雁翅楼24小时店,一场中秋诗会正式拉开“雁翅楼书会”系列沙龙活动的大幕。
西城区在构建公共阅读空间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阅读推广活动。近年来,围绕阅读开展的各项精彩活动在西城区不断举办,阅读推广活动不断形成各种“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新模式,有效推动了全民阅读。
2017年,北京西城区各阅读空间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级阅读活动3000余场次,参与人数约100余万人次。其中,单是通过“甲骨文·悦读空间”在广内社区策划执行的活动就有将近280场,这解决了社区阅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阅读推广人、甲骨文·悦读空间运营参与者贺超看来,社区书店实质上是一个文化资源交互的平台,它提供的是一个文化消费场所,社会上大量的资源通过书店进入社区,社区居民可以通过书店接触到社会上的各种资讯文化,“我希望,甲骨文·悦读空间可以成为社区居民工作疲惫后最愿意来的‘精神后花园’”。
在北京西城区,“市民步行10~15分钟就可以找到一个读书点”的目标在西城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随着全民读书氛围越发浓厚,一系列全民阅读品牌活动在西城区相继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