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见闻:代表未来雄安新区新城建设的基本方向
近期,雄安新区管委会将从临时办公地点奥威大厦搬入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外界普遍认为,这座由中国雄安集团投资的第一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城建项目——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应是未来雄安缔造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的缩影,具有十分重要的样板意义。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是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的第一个成规模大型建筑群,因此备受关注。人们认为它代表着未来雄安新城建设的基本方向。
收尾工作紧张有序,近期即将交付使用
4月8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容城县白塔村和马庄村交界处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一探究竟。
记者在现场看到,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虽然基本完工,但是装饰装修收尾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现场一派忙碌景象。近期,雄安新区管委会将开始入驻。
施工场地外的现场调度室里,中建三局有关负责人通过“透明雄安”的管理系统,向记者展示了市民服务中心的总体建设情况。
作为新区起步期的临时办公园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9.96万平方米,由公共服务区、行政服务区、生活服务区、入驻企业办公区四大区域建筑群组成。其中包括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区、中国雄安集团办公区、生态公园区、生活用房区以及政务中心、会议中心等多个功能区。
低层设计,绿色、智慧理念全面体现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设计,是由国内2位建筑大师、2名院士,一共4个设计团队组成,堪称阵容空前。从雄安新区未来发展要求出发,从设计规划到施工过程,全面体现绿色、智慧新发展理念。
“不建高楼大厦,不建水泥森林,不建玻璃幕墙。”雄安新区管委会此前对城市建设表达的“三个不建”,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得到充分体现。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筑多以三层为主,最高的也只有五层,分布舒朗。同时,采用高效、低成本的综合建筑节能技术,比传统建筑节能70%左右。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雄安新区的第一个大型项目,同时又是给未来其他项目做示范的,秉持了“智慧雄安、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
由南向北走去,沿途看到的都是钢结构建筑。作为国内首个正式大规模使用钢结构的项目,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整个工地用钢量1.22万吨,有效地减少了混凝土浇筑量。采用钢结构和模块化绿色装配式建筑方式,不仅提高建筑品质和建设速度,还大大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在北部的企业办公区,房屋基本采用钢结构体系,钢结构构件全部在工厂加工、运输到工地进行拼装,运用焊接机器人焊接,工作效率提升了5-6倍,全程无建造垃圾产生。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施工现场,设有两个微型气象站,利用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实时环境监测,一旦发现污染就会自行启动报警。而每天的用水用电情况等,有关部门也都有数据的对比分析,以便进行大的方面把控。绿色施工理念,始终贯穿全过程。
三纵三横格局,大师设计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设计,除了体现绿色、智慧等理念,整个市民服务中心建筑群的设计,也非常注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据悉,市民服务中心参照北京故宫中轴线的布局,建筑分布呈现三纵三横格局。其外观设计吸收了传统建筑挑檐、走廊的造型思路,贴近传统建筑外形,具有对称、庭院式特点。整体设计也注重细节,比如各大功能区域建筑的外部,分别用蓝色、红色的细条纹区别开来,如蓝色代表企业办公建筑,红色代表行政管理办公建筑,细微之处,显出不凡风格。
整体建筑呈银灰色的基调,显得格外低调亲民。行政服务大厅内,记者见到服务平台都非常低矮。市民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这是为了让群众办事时没有翘首仰望的感觉。
“海绵城市”初具规模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道路均由透水砖铺就。“这里并没有地下建筑,地下仅是隔空层,分布的是蓄水池和排水装置。”据中建三局赵龙介绍,各个园区的各个角落都建有地下蓄水池,约有1.2万立方米容量。
“以往的雨水降到地表就流失了,我们通过透水混凝土材料,进行雨水收集和调蓄,实现雨水、污水的零排放,形成一个自循环系统。”赵龙说,这样的设计,践行了“海绵城市”的理念。
除了水和电是外面接入外,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基本可以实现自己的用能小循环。容城具有丰富热源,园区目前已打了100多个地热井,因地制宜采用“再生水热泵+浅层地温能热泵+冷热双蓄”节能方式,实现供热、制冷、生活热水一体化供应,大大降低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
无围墙无大门,可满足3000人常驻办公
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南部,一排排立式充电桩引人注目。“这边是公共停车区,以后不设加油站。”据介绍,未来整个新区将以绿色智能公共交通为主。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并没有设计围墙和大门。“一切都是敞开式的,体现出共建共享的态度。”赵龙说。未来,园区可满足3000人常驻办公和500人住宿的需求。当然,这对物业管理和城市管理也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透明雄安”用数据说话
作为雄安新区唯一的投融资平台,中国雄安集团在市民服务中心这一项目上,大胆创新投资模式,选择了共同投融资建设的方式。作为投资主体,中国雄安集团在整个项目的要求、规范和谋划上,起到了主导作用。
曾经创造过三天一层楼“深圳速度”的中建三局,这次转战雄安,承担了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创造了1000个小时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的“雄安速度”。
雄安集团的有关负责人说,“雄安速度”服务于“雄安质量”,实现“雄安质量”,“透明雄安”系统功不可没。它基于BIM模型进行智慧管理,以大数据为枢纽,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平台,实现数字化全过程管控。
“透明雄安”系统是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设专门研发的,通过该系统,管理层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工程进展实况,即时把控调整施工力量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和安全管理。比如,物料管理方面,一根钢梁是哪天生产的?哪天安装的?工作人员均可通过现场材料的二维码标识随时查找,实现物料管理的全流程可视化。“透明雄安”把整个施工现场搬上屏幕,一目了然。
据介绍,建设施工现场每天不少于3000名工人,最多时曾达到6000多人,24小时倒班作业。“透明雄安”的劳务管理系统利用人脸识别进行整体劳务数量、现场人数统计;通过每个工人安全帽内置GPS,可以看到现场劳动力的分布情况,精确到某个工人在何处、属于哪个单位……
“透明雄安”系统除了网页版,还有手机客户端。管理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能够随时掌握工地最新情况。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管理、创新的“透明雄安”,也正在成为建筑业界的一个有推广价值的样板系统。(记者 林双川 石萍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