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规模变化看美国“优势”的幻象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包含诸多要素,市场规模是排在最前头的之一。中美打贸易战,双方市场规模大小是各自底气的重要来源。市场越大,对对方和对世界其他贸易伙伴越有吸引力,也越容易有更多战略主动性。
根据不同的统计,围绕中美市场规模的对比有不同看法。其中一种说法认为,中国的消费市场总规模已经在2017年超过美国。另一种说法更流行,认为中国整体消费市场规模将在2018年或者2019年超过美国。
综合不同说法,中美两国消费市场目前的规模大致旗鼓相当,但趋势是中国很快就将超越美国,而且很可能将它逐渐甩下。
中国已连续九年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美国2016年一共销售1700多万辆汽车,中国当年光乘用车就销售了2400多万辆。美国产汽车的五分之一销往了中国。其中通用及其在中国的合资公司2017年在华销售了400万辆。另外,德国各大汽车公司对中国市场有30%以上的销售依赖,其中大众是40%以上。
中国稳居世界第一大智能手机消费市场,更是最大的服装、电子商务、国内旅游和农产品市场等。中国大豆的进口量占了整个大豆国际贸易的一半以上。过去10年,美国对全球的出口增速为4%,但对中国是11%。
中国市场继续扩大的潜力十分惊人,由于中产和富裕阶层消费者崛起,新世代年轻人有了全新消费习惯,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对社会形成全覆盖,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近年来增长迅速。随着医疗、养老体系的逐渐完善,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必将进一步释放,这一前景全球瞩目。
除了极少数产品,这个世界大多数都是买方市场。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将深刻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并进而对国际政治产生影响。任何国家与中国开打贸易战都意味着很大风险,在没有极为严重的冲突时与中国搞战略对抗,也决非明智的国策。
尽管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优势,从理论上说,一旦中美开打,美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更容易被替代,中国还可能减少学习、引进先进技术的机会。但这个问题被大大夸张了。因为即使现在,由于美国的设限,中国也只能买到美国高科技产品的“大路货”,中国最想买的尖端产品它根本不卖。与此同时,中国产品占据供货稳定、价廉物美的优势,美国想找替代品也决非如想象的那样容易。
华盛顿关于中方损失更大的恫吓是在为它自己下这么大的赌注壮胆。它暗示要拉盟友们一起对付中国,中国怎么会信它有这个本事?华盛顿与盟友在经济上都是竞争关系,那些盟友顶多说几句让大哥悦耳的话,面对中国市场眼看要超过美国市场的巨大诱惑,它们怎么可能真的跟着华盛顿跑?
华盛顿现在就是外强中干,它要拿一块差不多重的石头砸另一块石头,它很清楚自己将有多疼,但使劲咋呼。最让它心虚的是,它那块石头虽然重量差不多,或者稍重些,但其实是酥的,既缺少凝聚力又缺少承受力,根本经不起反复对撞。
美国的力量和意志很大一部分来自人们的惯性想象,它适合操弄那些想象渔利,但它清楚自己并没有真正开启一场大仗的资本。大仗需要耐力,而耐力的最重要条件是社会的团结和人民的支持,这两条特朗普都没有。
美国只适合打有压倒性优势的战役,一碰到困难就撑不住了。关于这一点,中国人把美国看得越来越透。最新消息说,中美已经开谈,美财长姆努钦还表示对达成协议抱有“审慎乐观”。我们想说,如果他指望的是中国将单方面做让步,那么他最好还是收起“审慎乐观”,连谈也不用谈,直接准备把贸易战打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