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易纲履新 做央行行长到底管多少钱?

2018-03-21 13:14:00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闫雨昕)3月19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外界颇为关注的央行行长人选终于尘埃落定。大会经投票表决,决定易纲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其个人简介显示,易纲先后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于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先后担任助教、副教授,获得终身教职。

  从全球范围看,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央行或者货币当局。作为中国的央行,新任行长究竟管了多少钱?随着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地,它在中国中央政府和金融监管框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央行是个什么“银行”? 

  从央行的功能来看,简单地说央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拥有着发钞票、持有本国的国际储备、承担整个金融系统支付、清算等功能。

  作为“发行的银行”,国家赋予央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作为“银行的银行”,央行不仅为商业银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而且在紧急时刻向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让银行的资金免于出现断裂,减少挤兑的可能,从而达到令银行体系更加安全、健康的目的。

  作为“政府的银行”,央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宏观信贷指导政策,承担综合研究并协调解决金融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促进金融业协调健康发展的责任。

  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央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

  央行在经济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央行相比,我国央行的历史并不长,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从1984年开始的。此前的许多年,全国实际上只有一家银行,它集商业银行、央行、政策性银行等属性于一身,既是管理金融的国家机关又是全面经营银行业务的国家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由198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集中力量研究和实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加强信贷总量的控制和金融机构的资金调节,以保持货币稳定;同时新设中国工商银行,人民银行过去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由中国工商银行专业经营;人民银行分支行的业务实行垂直领导;设立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作为协调决策机构;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和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贷款制度,初步确定了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

  放眼世界范围内主要经济体的央行之中,欧洲中央银行的职责和结构以德国联邦银行为模式,独立于欧盟机构和各国政府之外。而美联储则是私营机构,按公司化运作,其主席由股东推荐,总统提名。

  央行该印多少钱? 

  发行货币,俗称印钱,是央行的一项重要职能。央行究竟该印多少钱?狭义来看,人们通常将流通中的现金看作是央行所管的“钱”,事实上,这被称作M0。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末,中国M0余额8.14万亿元,2月份央行净投放现金6788亿元。

  从更广义上说,提到央行的职能就不得不提M2,即广义货币供应量。

  这又是什么?M2是一个总量的概念,也是货币政策操作和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参考指标。如果将截至今年2月末,173万亿左右的M2余额形象地比喻为一个“水池”,那么我们需要分析哪些管道在向水池“注水”,哪些管道在“取水”。

  令业界十分关注的是,自1997年以来,我国M2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增长,而去年M2增速连续数月徘徊于个位数,这是否意味着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将难以补足?是否有导致或加剧流动性风险的可能?

  传统上看,M2增速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度高,但随着结构性等因素变化,上述关系也会发生一些变化。“M2跟经济走势的相关性变得比较模糊,预测性也变得比较不确定,这是全世界都有的现象。”易纲曾在此前表示,商业银行贷款以外的科目对M2影响较大,重新改变口径也不能解决这一问题,针对新问题要更加注意盘活存量,优化货币信贷存量结构,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看合理增长和松紧适度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并未提及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的具体增长值,这在历年中属于新变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仅用了“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一描述。

  央行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从派生渠道分析,该年M2增速放缓的原因有三个: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从之前的快速扩张转为有所萎缩、银行债券投资规模下降和财政存款超预期增长。

  前任央行行长周小川对此表示,M2指标口径总是在不断变化,不是一个精确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的工具。未来应该逐渐从数量转移到对价格的关注。不能提供一个非常简易的指标来判断,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务,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加以判断。

  央行行长有哪些任务? 

  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角度来看,央行则秉持着更多重的职责: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统筹系统性风险防范、统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的职责。

  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自2003年开始的“一行三会”的表述从此消失,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正式形成了“一委一行两会”的格局。时隔十五年,金融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形式创新同时也催生了监管体系的巨大变革。

  方案称,对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将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银监会、保监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不再保留银监会和保监会。

  周小川在3月9日举行的央行记者会上也指出,此前披露的一些消息显示,人民银行将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其后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放在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将起到更重要作用。”

  而在角色转换之后,新任央行行长易纲将如何进一步创造“防风险并且能够平稳推进金融改革的外部环境”,并为此提供一个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值得外界期待。当选之后,易纲在面对媒体的追堵时平静说道:“我们主要任务是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推动金融改革和开放,保持整个金融业的稳定。”

  “今年金融改革开放还会有一些新举措,”他还让大家密切关注之后包括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等重要议程。

  毋庸置疑的是,不论对于金融机构还是易纲本人来说,都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开始。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