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留芬:嫁到大山 改变大山
随着2018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余留芬,这位大山深处的村支书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再次来到北京,走进人民大会堂,和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一起为新时代国家建设建言献策。
5个月前,同样在人民大会堂,因为一段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谈话,余留芬被大家熟知。2017年10月19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他所在的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向余留芬详细了解当地通过“联村”带动贫困村脱贫的情况。余留芬告诉总书记,在县乡党委支持下,他们联合两个相邻的贫困村,组建联村党委,携手抱团脱贫致富。村里先后建起养殖场、火腿加工厂,还创办了“人民小酒”——岩博酒。
谈起这段过往,余留芬很激动。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岩博村的关心、关怀、厚爱,让岩博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前所未有,我可以用几个数字来说一下。党的十九大以前,我们酒的经销商不超过10个,到现在我们发展到了120多个经销商。从2014年开始,三年来岩博酒的销量不到1000万。但过去两个月,岩博酒的销量突破了6800万元,是过去一年销量的6倍。“我在厂里跟工人说,正是由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岩博村的关心和厚爱,才让我们有了脱贫致富的机会。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做好以下几点:牢牢抓住质量把控,牢牢抓住团队打造,牢牢抓住市场营和销两字,把营做好了,销就不是问题。”
很难想像,17年前,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彝族乡岩博村还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客人来了,家里连杯可以喝的白开水都没有。”
嫁到大山,率先致富
1969年出生的余留芬,20岁就嫁到了大山深处的岩博村,那时的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后来又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因为丈夫常年在外工作,余留芬每天就是照顾孩子和种地。她不忍心把两个孩子放在家里,就一前一后把两个孩子背到山上,崎岖的山路和背上的背篓压得她直不起腰来。有一年收洋芋时,两个孩子不能同时背下山来,她无奈只能挖一个土坑把小儿子放到坑里,跑着回家放下背篓和大儿子,再跑回去背小儿子回家,就这样,一公里多的路程变成了五六公里。
生活的艰苦让余留芬发誓要换一种活法,“做村支书前我干过项目,开过餐馆、超市和照相馆。上世纪90年代时,我们这边很穷,照相机都没人见过,当时我就买了一台照相机,每天满村子地转,给人拍照。咔嚓就是一张,一张照片可以赚5毛钱,一个月下来可以赚几千块钱,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虽然钱赚得比较快,但是也很辛苦。”
由于余留芬敢想敢做,人勤快、头脑又活,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日子也慢慢变得宽裕了起来,她家成了岩博村首先富起来的人家。
2000年,岩博村的村支两委多次找到她,希望她能出任岩博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改变大山,农妇到支书
2001年初,不满31岁的余留芬担任起了一穷二白的岩博村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说:“这个村支书我不当则罢,当就要当好!”
要想富,先修路。上任仅七天的余留芬就带着村民开始修路,拉开了这个传奇小村致富的序幕。她每天起早摸黑,既当指挥员又当筑路工。修路缺资金了,余留芬就拿出自己过去做生意攒的4万元钱,再个人贷款2万元。
在一次险坡施工时,余留芬不慎从10多米高的路坎上摔了下去,造成腰椎粉碎性骨折。
余留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了岩博村民,大家纷纷加入修路大军,三个多月后,一条3公里长的进村公路修通了。如今,岩博村已有七条通村公路,总里程近30公里,这个彝族村寨已彻底告别肩挑背驮的历史。
致富,要有道路,更要有思路。由于当时村里没有特殊的资源,余留芬想到已经转包出去的林场。赎回林场钱不够,她带着村委班子连跑13家煤矿借到5万元,还是不够,她又以自家房屋抵押借钱,最终凑齐了23万赎回1480亩的林场。赎回林场后,村民通过伐木卖给附近煤矿,不仅轻松还清了借款,还盈利几十万元,为岩博村挣下“第一桶金”。
余留芬趁热打铁,依托林场资源,继续用活资金,村里逐步建起了煤矸石砖厂、特种养殖场、蔬菜大棚、岩博山庄……村级资产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村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在余留芬的带领下,依托云贵高原良好的生态环境,岩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以“支部+公司+农户”模式运营,村里与村民签订参股分红合同,以股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作人员或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公司发展,监管公司运作。公司着力发展特色养殖、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和酿酒等产业,先后办起了12个养猪场、4个养鸡场、2个休闲山庄、1个酿酒厂、1个火腿加工厂,开启了岩博村公司化发展之路,其中“人民小酒”“盘县火腿”更是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品牌。
“她看问题很准,上的项目都很符合市场的需要,胆大心细,敢想敢干。”村民肖海龙如此评价余留芬,既有称赞又有感激。十几年前,他是村里最贫困的村民之一,如今,他已经用村子公司分红的钱买了一辆轿车。
“我的想法是,到2020年,岩博村总产值达到20个亿,村集体年收入达到2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余留芬信心满满地说。
如今,岩博村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余留芬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冷静。“这是一件大喜事,同时也是一场暴风雨。”余留芬担心的,是怎么提高经营管理,把好产品质量关,让“人民小酒”在市场上能稳占一席之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只有把产品做好,提升品质,才对得起总书记对我们的厚爱,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赶在两会开幕前,余留芬还马不停蹄地来到北京一家白酒企业学习考察,她说:“我们是一家村办企业,在管理、技术、销售等方面需要向行业精英学习,来提升我们自己。”好消息是,企业快速发展期,生产研发等人才需求量大,近几个月,有不少高素质人才主动找上门来,大学生从过去50人快速增长到现在的100多人。
3月的云贵高原春意盎然、光景时新。新时代征程的路上,余留芬将带着乡亲们继续前进!(中国青年网记者 陈琛 实习记者 孙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