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吹响军民融合新时代号角——专访军队政协委员、国防大学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姜鲁鸣
背景链接:就在2018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于3月2日主持召开了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2018年工作要点》《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及第一批创新示范区建设名单。
2018,吹响军民融合新时代号角
——专访军队政协委员、国防大学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姜鲁鸣
文/ 玄米 任婧 辰越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列为国家“七大战略”之一,明确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018年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等系列重要文件的通过,以及全国两会上涉及军民融合的一系列重要提案、立法的推动,吹响了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的奋斗号角。就此,我们采访了军队政协委员、国防大学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姜鲁鸣教授。
军队政协委员、国防大学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姜鲁鸣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首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希望全社会更加关注军民融合
姜鲁鸣教授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研究的先行者和国防经济研究的领军人物,曾就军民融合发展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作为新任委员,他今年上会最关注的还是如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通过党的十九大,我们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开启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七大强国战略之一。所以,怎么样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我最关注的问题。”姜委员说,“这次我参与的联名提案之一,涉及的就是军民融合发展人才培训议题。”
在姜委员看来,目前军民融合发展急切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因为从我们国家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看,实施这个国家战略非常重要。用习主席的话来说,它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尤其在国家由大向强过程中,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军民融合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它能够更好地统筹我们的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很好地解决这种资源配置的‘大炮和黄油’之间的矛盾,更好地促进生产力和战斗力的双向提升。”姜委员告诉我们。
同时,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对此,姜委员说:“靠什么来建设?根本上还是要走军民深度融合的路。因为现代军事力量的建设、战斗力的生成,以及战争的对抗,本质上是以国家整体实力为支撑的,这种大体系对抗,它必然要求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发展进入新时代,从立法建制层面打下关键基础
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会召开及系列重要文件的通过,从领导管理体制、工作运行机制和政策制度体系等方面,为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标志国家自此将会以明确的行动路径加速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未来确实会进入一个密集的政策制度推出期,”姜委员说,“2018年是处在我国军民融合政策制度发育期的最关键一年,未来一两年如何推进改革,关系到军民融合能否从初步走向深入。”
姜委员表示,为了打破军民融合面对的“改革坚冰”,相应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标准等等,从今年开始都需要全方位的推进,他说:“所以2018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既确定了那些重点的领域、行业、区域,同时也对破除政策制度的难点问题做出了一些部署。”特别是全会提出的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综合性立法和重点领域立法进程,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法律框架,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推进,更被普遍认为是重中之重。
对此,姜委员表示军民融合本质上必须经过一个依法推进的过程:“在立法上就是构建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的法治体系,法律、法规和一些具体配套的条例、规章,都要很好的去构建和设计,按照立、改、废、释这四个环节,把我们国家军民融合的法治环境建好,解决军民融合法治推进过程中的法律依据问题。”同时,姜委员认为必须综合推进包括监督、问责在内的一系列配套制度,把立法、执法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保障军民融合发展在一个法治的框架下进行。
军民融合将呈现各领域全方位发展、重点领域加速推进态势
在3月新鲜出炉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2018年工作要点》《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中,人们看到了国家对于军民融合主要领域、行业、区域的基础规划与重点部署。对此,姜委员用一个“6+6”的格局予以解读。
“第一个6,就是在一些重点领域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六个体系,包括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国防动员体系。”姜委员接着说,“第二个6,是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格局,主要是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技术、新能源和人工智能这六大产业。”
细心的人或许已经发现,在2018全国两会的新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有许多来自这“6+6”相关领域或产业的代表人物,无论是军工、科研还是民企等等,都带来了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提案与建言。可以看到,国家已经开始重点聚焦上述六大领域和六种新兴产业,加速“军转民、民参军”的双向转移转化与融合发展,通过行业、领域、区域的试点示范,带动军民融合从初步向深入过渡的整体破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抓实干,紧抓快干,不断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图为习总书记在视察调研中听取民企科技人员介绍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情况。
破解当前军民融合发展瓶颈,从“利益”“需求”“市场”三方面入手
在对多位相关领域代表和委员的采访过程中,当谈及目前军民融合面临的瓶颈与困惑时,“藩篱难破”“动力不足”“机制缺位”,是他们用到的词汇。对此,姜委员表示,当前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确实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急需改革破解。
一是利益格局。“军民融合涉及资源优化配置,打破军民分离的界限,背后实际上有一个最深层的东西,就是既定的利益格局。如果这个军民分离的二元体制结构背后的利益格局不打破、不触动的话,要谋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不可能的。”姜委员说,“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习主席说的——‘破坚冰、动奶酪’,在改革建立相关体制机制的同时,完成一些利益结构的调整。”
二是需求分析。姜委员指出:“现在有些地方和领域的军民融合之所以还没能向深度发展,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全面清晰准确的军民融合需求,军对民的需求,民对军的需求,这种双向需求,都存在着比较模糊的情况。”由于需求不明确,军民融合的任务和路径也就难以确定。“这样军民融合往往就容易停留在口号和文件中,难以成为一种变革现实的巨大物质力量。”姜委员说。
三是市场机制。“军民融合,本质上是调动各个相关主体,让他们的资源和利益能够兼容的这么一个过程。因此你只有让有关主体在其中不吃亏,甚至还能盈利,融合发展才有内在驱动力。”姜委员说,“这就要求在坚持国家主导的前提下很好地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力量,采取市场运作、利益驱动的方式来构建相应的融合机制,这样我们的军民融合才能够行稳致远。”
澄清歪曲解读与认识误区,释放国防建设拉抬民用经济巨大效能
面对中国推进军民融合战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前景,西方一些媒体又打起了歪曲解读的主意,诬蔑中国走军民融合道路是为了搞军备竞赛,借此鼓吹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在中国内部,对于军民融合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担心军民融合会导致军工复合体侵占民用经济资源、绑架国家安全战略决策等等。对此,姜委员也进行了分析与驳斥。
“中国的军民融合本质上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统筹的一个过程。”姜委员表示,“它所追寻的是用现代国家治理的理念和方法,让资源在国家的安全系统和发展系统之间充分涌动,实现最终效益的最大化,这完全不同于历史上日本等国走的那种穷兵黩武的道路。”从本质上来讲,军民融合在各个领域打破军民两套资源系统分割,最大限度实现兼容,有利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用姜委员的话说,“它能够集两方面之力,来打造现代化国家经济发展引擎和国防安全之盾。”
谈到国防建设,人们可能会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其投入是对经济发展的“净扣除”,因为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投到国防部门的资源越多,进入经济民生的自然就少了。姜委员认为,这种认识非常片面,他说:“国防和经济这两大建设之间,如果采取一种深度融合的方式,它就能够最大限度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种正向的拉动和牵引作用。表现在刺激增长、创造就业,促进经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牵引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些方面的作用都非常明显。”因此,军民融合发展恰恰是解决资源分割对立问题的关键。
姜鲁鸣委员接受海峡之声采访
结语:军民融合事关国家发展大战略,全面筑基布局吹响新时代号角
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贝努瓦(Benoit)考查了44个国家在15年中的国防开支变化与经济增长情况,证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之后又有不同的经济学家建立了23组模型来论证这种效应的存在。时至今日,从实践中得出真知、尝到滋味的世界各主要国家对这个问题早已不再争论——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甚至无论这个国家是否声称自己要搞军民融合,都毫无例外在以自己的方式谋求军事和民用经济部门、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兼容发展,实现“一笔投入、多项产出”。可以说,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重要趋势。
对此,1985年就开始从事军民融合研究的姜鲁鸣委员洞若观火,因此他最为关心的,是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如何在新时代顺利推向深入并行稳致远。在姜鲁鸣委员看来,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决心意志已经十分明确,自2018年起,将从战略牵引、体制建立、政策法规、制度运行等方面多管齐下,有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作为军民融合进入新时代的开局之年,2018将是铺路筑基的关键一年,围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一总体目标,全面改革、破解矛盾、重塑结构的号角已正式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