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花开两会时】全国人大代表张慧:带深山狩猎的“使鹿人”吃上“旅游饭”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李文学)在悠扬的《山林之韵》旋律下,身着鄂伦春族服装的张慧,翩翩起舞,像一只美丽的雀鸟,欢快地徜徉在小兴安岭。
“一呀一匹猎马一呀杆枪,翻山越岭打猎巡逻护呀护山林……”一首《高高的兴安岭》,唱响了这个人口至今不足9000人的少数民族。
张慧,33岁,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业余时间也是乡里刺尔滨艺术团的一名客串演员。
“白天抡板锹,晚上练小腰。”张慧的一句顺口溜,把日常工作和业余练舞生动连了起来。
上班搞管理,下班搞卫生。张慧和乡政府机关的20多人,夏天除草,冬天清雪。为了不耽误正常工作,常常早晨三四点钟就起来,一把板锹舞出了一个清洁的鄂伦春原始部落体验区。
“张乡长刚回来工作时,穿着时髦,打扮时尚,可是很快就和我们一样,换下裙子穿起了迷彩服。”新生乡宣传委员徐瑞说。
张慧出生在新生乡,8岁去了黑河市区上学,大连民族学院毕业后,在当地韩企工作了一年多,山林曼妙的身影,猎犬亲切的叫声,让她毅然回乡,先后在爱辉区畜牧局、社保局和公别拉河自然保护区工作。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我都很熟悉,小时候随父亲上山打猎的场景也常常出现在梦里。”正是怀着这样深厚的感情,张慧做了一件她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为了摸清爱辉区鄂伦春族的状况,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张慧走访各辖区、乡镇派出所,从全市2000多名鄂伦春族群众当中,挑选出爱辉区户籍的,采取人找人、人寻人的办法,删除死亡未及时销户的,合并存在重复户口的。
“那时我只能下班时用单位座机给人打电话,因为用自己手机打多次被认为是骗子。”电话确认完后,张慧又利用下乡调研、慰问的机会深入鄂伦春族群众家中,记录真实情况,数字精确到个位。同时,她还拜访了族里有名望的老人,听取他们反映的困难和提出的建议。
就这样,两个多月后,张慧交出了一份《关于对黑河市爱辉区鄂伦春族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为2013年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庆典献上了一份厚礼。
2014年,张慧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新生乡任党委副书记。深山老林里的新生乡距黑河市区76公里,已在市里安家的张慧一周往返一次,赶上春秋两个防火期,每次都要呆在乡里三个月,不能离开半步。
既要守护好森林这个鄂伦春人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又要摒弃以往那种“靠山吃山”的思维带领乡亲们致富,张慧年轻的肩膀扛起了一副沉重的担子。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说的一番话,让刚当上乡长两个月的她豁然开朗。
将鄂伦春原始部落体验区建成3A景区,引进鄂伦春莫日根国际狩猎场……依托鄂伦春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张慧将文化旅游发展成了全乡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
发展鄂伦春马、野猪等特色养殖产业,和柳蒿芽、老山芹等山产品采集以及挂袋木耳、松杉灵芝种植等绿色食品产业,扶持桦皮手工艺制作人成立加工厂……张慧忙得不可开交。
工作之余,张慧喜欢在街上转转。25栋50户鄂伦春族免费入住的“斜仁柱”造型新居,让她很是感慨:“衣靠兽皮食兽肉,斜仁柱内把家安”的艰苦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从以前斜仁柱内只有一个铁锅,到现在室内家用电器齐全……从游猎生活,到发展农业生产、文化旅游……免费住房,高考加分,医疗免费……鄂伦春族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山定居65年来,几代“张慧们”抡板锹打造了鄂伦春人的“新生”,而练“小腰”又让鄂伦春族文化迎来了“新春”。
张慧虚心请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间的文艺作品,引领刺尔滨艺术团丰富节目形式,打造出20多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精品节目,一度登上了俄罗斯的舞台。
而很多节目展现的就是民族团结的内容。
“国家给我们鄂伦春族很多优惠政策,乡里其他少数民族没有攀比的,都相处得很融洽很和谐。”张慧说,“维护民族团结已经是一种习惯,深入骨子里,现实中随处可见。”
张慧举例说,乡里的汉族人家有重大活动时,也会像鄂伦春族一样,点起一堆篝火;鄂伦春猎人冬天打猎回来后,也会给汉族贫困户送肉。
年轻的带头人打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新生乡。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激动之余的张慧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一名基层少数民族代表,我比较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提出实施的这个战略,给了张慧更大的希望和动力,“只要把我们鄂伦春族悠久的文化和新生乡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好,就能让全乡1000多人口共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