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4年 外媒:发展前景看好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4年来,该战略逐渐从设想变为现实,为京津冀区域带来发展的春天,同时也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眼光。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成为推动中国创新增长的助推器,同时还将为中国其他地区乃至全世界树立可持续增长的典范。报道称,2016年11月,中国政府发布《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计划在未来3年投资360亿美元建设1100公里城际铁路。长期来看,到2050年将新建完成24条城际铁路,8条城际线2020年率先建成,目标是打造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
美国智库保尔森基金会发布报告,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京津冀地区,这是一块创新解决方案的试验田”。
总部设在日本的政治评论网站“外交学者”(The Diplomat)刊文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令经济学家感到兴奋。中国政府希望依靠京津冀地区在劳动力供应、工业发展和教学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推动其发展成为高端制造和科技中心。
“把这三地放进一个互联互通的铁路网里,中国政府希望建立一个更具流动性的劳动力市场,鼓励战略性、前瞻性行业发展。”文章中写道,“一个强有力的例子说明他们的规划是现实可行的。譬如,美国智库保尔森基金会发布报告称,该地区适合大力发展高科技制造业,专攻太阳能和绿色建造技术。”
去年中共十九大召开期间,巴西时政记者迭戈·维尼修斯·马丁斯前往京津冀地区,实地探访三地协同发展进展。他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涉及如此之多人口的一个独特案例,将重塑中国北方,打造一个巨大的、有影响力的城市群。(谌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