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货有商标,响亮又好销(聚焦高质量发展·回乡看变化②)
商标品牌是无形资产,也是商业信誉的体现。如今在广大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村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厂选择为自己的产品注册一个商标,起一个响亮的名字,逐步改变原先粗放的生产售卖模式,向着深挖产地品牌内涵,发展农产文化方向迈进。
品牌正成为农村经济转型、农民增收的新方向。
挂着本地商标的农特产成了店铺新宠
正月初二,按着山东莒县老家的风俗,是出嫁的媳妇回娘家的日子。
小媳妇回娘家,好女婿见岳父,总少不了大包小包地拎上些礼品。忙碌了一年,回家总要给父母带点表达孝心的礼物,走亲戚串门也不能空着手少了情谊。
每到这时候,最忙碌的当属路边的百货铺子,各式箱子在店门口叠得像山一样高,局促狭小的店面里更是塞满五颜六色的商品盒子。
到常去的百货铺子里挑个礼品,忽然间发现了一些今年的“新面孔”。
货架上过度包装的烟酒少了,本地产的农副产品多了。提起箱子,细细端详,每种农产品还标着产地商标和二维码。雪山小米、寨里河核桃、招贤玫瑰花茶……小时候在农贸大集上,靠着吆喝,散装买卖的乡镇特产,竟也占领了铺子里原先摆放高档烟酒的货架。
“又不是城里的大超市,标着产地、贴着商标的本地土特产,好卖吗?”
“不好卖,咱也不进货啊。”铺子老板一个反问,显得底气十足。“店面不大,能摆出去的都是紧俏货,现在乡下走亲戚也追求送健康、送实在,花花绿绿的高档烟酒反而不如这些标着产地商标的土特产卖得好。”
以前,回乡逛百货,一不留神可能会买到山寨牌子,农村特产没有产地、没有保质日期,散装展示,露天销售。现在,挂着本地商标、标着产地编码的农特产却成了取代高档烟酒的店铺新宠。百货铺子的小货架藏着城乡居民消费习惯的大变迁,也反映着乡村农特产经营升级的新方向。
谁也不敢坏了这块产地“金招牌”
铺子货架上的招贤玫瑰花茶,就来自我返乡时常路过的乡镇。
老家的招贤镇种植玫瑰已有20多年,今年返乡沿路两边村子的变化,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一排排带有玫瑰彩绘标识的种植大棚齐刷刷地出现在道路两侧,透过塑料棚盖,朵朵含苞待放的玫瑰鲜艳欲滴。听老乡说,去年镇上的玫瑰有了统一的名字:招贤玫瑰。
短短四个字的商标,印在贴纸上不过指甲盖大小,可带来的效益,却是实打实落到了花农的口袋里。去年,使用商标销售的玫瑰,平均每户增收2.2万元。
农特产有了商标,就像野孩子有了家。
过去,村里种玫瑰,重产量轻质量,不少人揣着小心思:大家都是赶集散着卖,掺点次品,也不知道是谁家。久而久之,反而坏了产地日积月累攒起来的好名声。如今,由玫瑰种植协会注册商标,授权合作社、公司使用商标,筛选合格的玫瑰花挂标发货销售,谁也不敢再坏了这块产地“金招牌”。
“高于市场价收购花农的散装玫瑰,通过公司筛选玫瑰的大小、花色后,再销售。”授权使用招贤玫瑰商标的公司负责人王献远说,“花头大的玫瑰直接发货上市,小的玫瑰加工成花茶、鲜花饼,算算总账,比散装能多卖两倍价。”
送到村口的快递,也把商机送入了农户
年前,沿着村子小巷串门子走亲戚,不时也能和骑着摩托三轮车的快递小哥擦肩而过。往三轮车斗子一瞧,呵!快递包裹真不少。
“有些是村里人网上买的衣服、年货,有些是收了准备寄出去的电商农特产。”小哥说,再送两三趟,就放假了,放假前还能再寄走七八箱农特产。
回老家前,高中同学群里,老同学们兴奋地聊着带什么东西回去,有同学提议:不如直接寄回去,现在快递直接到村口,免得手拿肩扛不够折腾的。
送到村口的快递,也把商机送入了农户。
“前两年,花贩说一朵玫瑰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咱哪知道市场价到底是多少?”招贤镇西黄埠村花农宋维军,种玫瑰十多年。去年,他加入了镇上的电商平台,打上了招贤玫瑰牌商标。“用快递直接发给网上买家,定价多少钱,咱自己说了算。”
老乡家里装电脑卖农产,不稀奇,可真要卖出点效益来,不容易。
老人常说:赶集卖,乡里乡亲谁敢短斤缺两?网上卖,看不见摸不着,谁敢买你的?
“电商卖农产,得有品牌。”王献远回忆道:有次公司快递玫瑰给上海客户,因为保鲜不当,客户收货时花瓣全败,王献远立马全额退款。“网上用了产地商标,不能毁了品牌信誉。”
电商网络联系起来的售货体系,把过去靠着熟人关系买卖转变为靠着商业信誉、口碑品牌买卖的新模式。农村引入电商平台,打破以往货贩子中介垄断的价格市场,直接对接目标客户,目标客户识别商标信誉,选择供货产地农户。买卖双方不再局限于周边城市,全国都成为农户销售的大市场。
招贤镇玫瑰品牌的好信誉清清楚楚地转化成了好收益:去年,散卖玫瑰平均0.25元一朵;现在,电商平台的品牌玫瑰平均2.4元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