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文化基础,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遵循。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意义重大
习近平同志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意义重大。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只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进一步固本培元、凝魂聚力,才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支柱和灵魂。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引导人们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能力。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用这一重大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直接关系全党全国人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深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全面深入掌握其揭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发展规律、建设路径,使全党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关系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关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更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关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导向;关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实际成效。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然要求。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保障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才能有效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统领和整合能力,有效应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挑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才能在世界范围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有力应对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临的各种遏制和渗透,有力应对在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上面临的竞争和挑战,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这为丰富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有利机遇和广阔空间。但也应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握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问题。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与挑战。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根本指导思想的地位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的冲击和挑战日益凸显。例如,长期存在的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等,总体上看其影响程度逐渐下降,但它们仍寻机发声,有时彼此呼应,形成噪音杂音,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影响。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淡化论、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等论调,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构成挑战,马克思主义在有的领域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与挑战。随着社会变革深入推进,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元价值观念的难度在加大。例如,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导致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蔓延,冲击和影响着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精神和奉献精神;西方消费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增强了社会思想价值观念的复杂性,有人甚至提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这些问题造成一些人价值观混乱,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临国际上一些势力的遏制与渗透。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和引领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发展经验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贡献得到世界各国高度赞誉。但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崛起是对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挑战、对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进而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称霸论”“中国不遵守国际规则论”,到处煽风点火、混淆视听。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一直没有改变,有时借机插手我国内部矛盾和问题,蓄意制造各种事端。
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方式面临新媒体的影响与挑战。互联网不仅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和主阵地,而且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一些错误思潮以网络新媒体为平台生成、发酵和传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过好互联网和新媒体这一关。还应清醒认识到,一些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中仍占据优势地位,网络新媒体已成为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依托。这给我国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而传统的管理方式和做法远不能适应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的着力点
加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两个巩固”为目标,以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为方针,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着力点,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舆论引导、理论支撑和精神力量。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阵地、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意识形态绝对安全,让意识形态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明确思想引领、汇聚强大力量、凝聚广泛共识。
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引领力。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具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具有号召力的教育引导、具有感染力的典型宣传,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以丰富发展壮大主流意识形态为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话语权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巩固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积极开展舆论斗争,及时分析研判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新动向、新特点、新趋势,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特别是对长期以来刻意歪曲主流意识形态、不遗余力渗透错误观点的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等,以及各种质疑改革开放、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和观点,要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和抵制,廓清思想迷雾。
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适应网络新媒体传播方式和发展变化趋势,加强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汇聚正能量,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准确分析研判网络舆情,创新传播手段,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运用大众化、通俗化形式,将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政治话语、理论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话语,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2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