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的中国:春运搭上共享经济顺风车
(聚焦中国年)共享的中国:春运搭上共享经济顺风车
中新社北京2月13日电 (夏宾)众人拾柴火焰高,“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如今搭上了共享经济的便车,共享理念在这场30亿人次的大迁徙中凸显出了自身的价值。
2018年,40天近30亿人次运输量的春运,是对交通运输部门的一次“大考”。在这场“大考”中,倡导共享理念的先锋--滴滴走在了前列,宣布在今年整个春运期间,将为杭州、成都、天津三个城市的用户提供预定跨城顺风车的服务。
滴滴预测指出,2018年春运期间在其平台上通过顺风车模式运送3300万人回家,这一运力预计将占到春运期间民航客运量的50.77%和铁路旅客发送量的8.48%,更是此前两年滴滴顺风车运送人数总和的3倍。
从汽车、自行车到雨伞、充电宝和住宿,“共享经济”近年来在中国风生水起,并在全球掀起了“复制”热潮。近日有调查报告指,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强劲,行业规模达到5.72万亿元人民币。如今,共享的理念已经渗透到诸多行业。
今年,将共享理念付诸于春运之中,滴滴并不是唯一的“独行侠”。
广铁集团在今年春运首次为旅客推出了“高铁+共享汽车”服务,一列列共享汽车整齐地停靠在广州南站南1停车场,乘客可通过关注“铁旅e行”微信公众号,完成用车相关注册,就可驾车离开,打通春运回家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交通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鼓励并规范顺风车、营运车辆城际拼车等新业态新模式参与春运,充分利用社会运力资源,提高运输能力。
刘小明直言:“鼓励城际拼车,但是城际拼车一定要使用合规的营运车辆,这是确保旅客安全、春运安全、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底线。”
交通运输部交通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柱庭表示,政府部门对顺风车的态度是“鼓励”与“规范”并存,但未提及“允许”,是政策把握上的严谨与人性化,不以营利性为目的的顺风车是由车主、乘客双方共同约定的结果,车主收取费用,也应仅以分摊“合理成本”为基准,不能抱有任何赚钱的目的。
张柱庭认为,无论是春节还是平日里,顺风车代表的拼车模式都是一个刚需市场,理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让拼车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消除车主和乘客双方的后顾之忧,同时对司机的资质审查、乘客的信用评价以及推出配套保险产品等都是能让拼车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哈尔滨人王宏博和泰安人赵兴峰就是共享经济顺风车的先行体验者。
2628公里,历时5天4夜,从泰安到三亚,王宏博和赵兴峰因为一场跨越大半个中国的顺风车之旅而相识。
去年,王宏博在滴滴平台上发布的春运开车路线与赵兴峰的出行路线匹配度很高,两人一聊就定下了顺风车计划:王宏博先从哈尔滨开到泰安,接上赵兴峰一家三口,直奔三亚。
“父母每年10月1号就从东北去三亚,第二年5月1日再回来,候鸟式养老嘛,那我过年就得去三亚。”王宏博告诉中新社记者,从2014年到2017年,他已经连续四年在春运期间开车往返于哈尔滨和三亚,选择开顺风车在与人方便的同时能省钱、交朋友,“还可以给春运交通贡献点力量嘛,能送一个是一个。”
今年春运大幕开启前,王宏博已经抵达三亚与家人团聚。虽然他没能在今年春运期间继续当上顺风车司机,但顺风车这一共享经济理念在春运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