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借“赈灾外交”大搞“媚日”情结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台湾花莲6日晚发生6.5级强震后,台当局和亲绿营媒体的重点关注对象不仅是灾情和搜救情况,还有日本。连日来,他们对来自日本的慰问与捐款又“感谢”又“感动”,对前来参与搜救的日本专家团队寄予厚望。昨天上午,日方人员抵台36小时后结束任务回国。有岛内网民称,虽然要感谢日方的援助,但政府和某些媒体人的“过度包装”以及“去中媚日”的心思令人生厌。拒绝大陆派人救灾,铺天盖地宣传日本的善举,台当局将救援问题政治化,并错失两岸沟通机会的做法遭岛内多方痛批。至于日本,其施以援手的背后也并非没有自己的政治考量。
正如岛内网民所言,台湾当局的“过分包装”十分明显。继8日蔡英文在推特上用日语“患难见真情”回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慰问短片和书法后,台“总统府”10日表示,蔡英文再度致函安倍,强调“台日之间的友谊”。为感谢日本搜救队,她10日特别准备了亲笔签名的感谢卡片。
在台湾亲绿营媒体报道里,体现日方“爱心”的不仅有“远道而来的搜救队”,还有来自日本政府与民间的捐款。“日本网民‘疯报恩’:快!捐款窗口在哪里”“日本711超市发起花莲震灾募款,台生:超级感动!”……类似标题不胜枚举。据报道,雅虎日本旗下的基金截至昨天已为台湾此次地震募款达2360万元新台币。不过,也有台湾网民提醒“日本嘴炮”。有媒体统计,东日本大地震和2016年熊本地震时,台湾分别捐款大约50亿和6400万元新台币;2016年台南地震时,日本捐款大约为5100万元新台币。有评论说,虽然捐款数量不对等有受灾程度不同的原因,但台媒对日本捐款的渲染实在夸张。
“有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形容台湾的地位:中国的亲生子,日本的养子,美国的干儿子。”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李非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由于历史原因,一批台湾人具有很强烈的“恋日”甚至“媚日”情结。这些人虽然不代表主流民意,但其传播相应思想,并对周围以及下一代人产生深刻影响。由于他们掌握着台湾舆论的控制权,日本方面稍微有些表达善意的举动,岛内就会出现看起来很夸张的亲日现象。
有岛内媒体总结说,近年来,“赈灾外交”成为台湾和日本关系的一个“关键词”。台日同在地震带,并不鲜见的震灾使得“地震情缘”成为一种“报恩的连锁反应”。
【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陈雯萱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李珍 环球时报记者 张倍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