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无人码头正“青春”
青岛港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是全亚洲第一个实现全自动化的集装箱码头。八个月前,这里创造出全球自动化码头运营以来的最好成绩。而这被背后,有一个特别的群体,桥吊远程操控员,他们的争分夺秒,给全自动化码头带来了傲人的成绩。今天,我们就走近他们,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
每天,在青岛港,等候进出港的国内外货轮上百艘。清晨,伊万船长驾驶的货轮驶入港口,从以前在常规码头的装卸经验看,他计划在港口停靠15个小时。
这一次他的船停泊的码头很特别,是八个月前刚刚启动的亚洲第一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距离码头600多米之外的这间远程操控室,直接决定着伊万船长的货船能不能准时离开港口。
王崇山和9个同事,正在通过远程操控桥吊装卸集装箱,每天,他们每人要完成300多个集装箱的装卸,平均100秒抓取一个。
而集装箱落地前的最后2米完全依靠手动操作,它的快慢与娴熟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自动化桥吊系统的效率。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桥吊远程操控员 王崇山:我现在把这个17米到11米这个速度尽量的把它提一下。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工程技术部操作部 张卫:放大一下,这个现在看看就5%的速度,争取放到25%到30%。
王崇山:(落得)太慢了,有时候急得我直跺脚。
远程桥吊抓取每个集装箱的平均效率,已经比常规人工码头提高了1倍多。但是,王崇山还是觉得不满足。每一次作业,他们都会仔细分析研究。
王崇山:它现在问题是在哪里,这一个箱子装不装锁链,它如果没有锁链的话,它要做悬停是自动悬停吗?
张卫:时间看上去确实能耽误个两个箱子(作业时间)自动化码头这个效率就是一点一点扣的,五十分钟的装卸时间肯定能,(解决这个问题)最少扣出三分多钟来。
像大家所说的,自动化码头的效率是一秒一秒抠出来的,此时,伊万船长的货轮,正在装载集装箱,10个小时后他接到通知,可以离港口了,这让他很意外,比他计划的整整提前了5个小时。
以星奥克塔维亚货轮 伊万诺维奇船长:码头设备升级很快,效率更高,青岛港的自动化程度很高。我都猜不到中国还会在哪些方面给我带来惊喜,中国港口的进步如此之大,让人敬佩。
伊万船长的货轮开走了,对他来说,提前了五个小时,就意味着为他节省下停泊费五万美金。而对于青岛港来说,同时也增加了进出港货轮的数量。
桥吊装卸的效率,是全自动化码头整体效率提升的风向标,王崇山和同事们到这里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效率,就是他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王崇山:张经理,现在一秒钟我们都不舍得浪费。
张卫:我知道一秒,但是你要把平台改造,直接可以按照常规箱落的话,那就不是节约二十秒、三十秒,直接节约200秒的时间。
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吃饭休息时也要讨论研究几个问题。这是王崇山的 团队一直保持的习惯。
为了圆梦,20岁的王崇山进入青岛港,那时候,他在常规人工码头工作,是 “金牌工人”许振超团队的一名桥吊司机。50米的高空作业,练就了一次抓取精准无误的“绝活儿”,他所在的振超团队也不断刷新着桥吊单机作业的记录,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振超效率”。
王崇山:(许队带给我的)是一种拼搏的精神,一个敬业的精神,一个创新的精神,一个学习的精神。
正是在榜样的激励下,三年前,王崇山迎接挑战,从人工码头投入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中,成为了全亚洲第一个桥吊远程操控员。但是难题来了,远程操控比起现场人工操作,没有手感,出现了错误,操作员不能马上看到、听到。第一次远程操控,让王崇山感到手足无措。
王崇山:对(远程)桥吊司机的那种操作的冲击感,没有的。(我们)每天对着空气,对着屏幕,没有变化的屏幕,一个不合理的操作就有可能会打断系统指令,他找不到原因,这是很难的。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王崇山拿出了蚂蚁啃骨头的劲头,把一本半自动化的英文操作手册,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翻译出来;他跟工程师一起研究新设备怎么运行,桥吊上的摄像头要装在什么位置,触摸屏上的操控与整个系统怎么衔接,一个月就写下了四五万字的实践操作笔记。
王崇山:传统码头桥吊司机跟远程操控员最大的区别就是思维。我们作为一个远程操控员,不是单单地把这个箱子放下,你要怎么融化到这个指令运行中,这是一个最关键的。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筹备组组长 张连钢:我们整个码头建设的过程,我觉得就是一个颠覆过程,我们不允许直接使用经验,我们选用了大量的有经验的人来,但是要求你从经验里头获取的那种心得。
直到现在,王崇山还会随身带一个小本,随时随地记下操作中的想法和心得。远程桥吊每个环节的优化,每次作业效率的提升,都离不开团队成员们日积月累的付出。最忙的时候,王崇山和同事们就把办公室当成了自己的家。
王崇山:(很多人)带着被子就住在这里,然后24小时把这个地方当家。有的时候说回去歇歇吧,他们都觉得这个地方还没掌握好,再来,再来。
虽然辛苦,但是,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自动化远程操控给了大家一个全新的舞台,每个人都非常珍惜。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远程操控员 董平:给我感觉最大的就是以前说是一个技术工人,现在到一个知识型工人,不断地去丰富自己的大脑,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知识。
2017年5月11号,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正式启动,王崇山和他的团队首次吊装就完成了26.1自然箱作业效率,这是国外自动化码头十几年想要达到的高效率,它也创造了全球自动化码头运营以来的最高成绩。这一天,也是青岛港工人骄傲的日子,多年的梦想成为现实。当全自动化码头的第一条船完成装卸,王崇山在朋友圈里,把名字改成了“无人的海边”,写下了这样的留言。
?春节前,王崇山带领着新的一批桥吊远程操控学员,来到人工码头,观察桥吊司机每一次抓放集装箱的动作。他希望把这种专注的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传递给新学员。
王崇山:你坐在那个台子也是要了解我们这些设备的状态,真实感受操作桥吊带给你们的感受,全方面地去获取你们能看到的,你们耳朵听到的,你们身体所触碰到的感受。
二十五年来,每一次王崇山来到工作现场,他都会感到很幸福,从常规人工码头,到实现全自动化操作,王崇山说,他感受到了奋斗中的中国。
王崇山:在进入青岛港一直到今天,在奋斗的过程中,我收获的就是一个价值,这个价值不是给你多少钱,是看你到底在你这个工作岗位上,在你人生的路上都做了什么,做了一点世界留下的东西,在自动化码头每一个东西,这是我做的。这就是我的价值,我就觉得非常幸福。(央视记者 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