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理论实践相结合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8-02-08 10:55:00
来源:求是网
字号

  作者: 张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发展的重大战略支撑。

  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就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发展“关口”。而跨越这个“关口”的关键就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着力点来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立足于解决好资源瓶颈、环境瓶颈和要素瓶颈等“三大瓶颈”,并实现对产业布局、生产组织和要素配置的“三项改革”。

  解决“三大瓶颈”主要是解决投入问题,使资源能源的结构更好、保障更充分、成本更可控;使经济的发展更加绿色,环境的承载能力更好,绿水青山得到全面的恢复与建设;使劳动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一方面推进更多的农业劳动力进城,并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另一方面全面推进农村的现代产权改革、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改革、新农村建设等,确保在缓解“人口红利”衰退的进程中,农村的社会面貌和生产形势稳中有进;使资本要素实现降杠杆、提效率、稳收益的全面调整,在降杠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投资空间,在提效率的过程中降低资金规模的刚性需求,在稳收益的进程中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并创新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方式。

  而实施“三项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从而将“三项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一起来。通过产业布局改革,实现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区域产业布局特征,推动产业集聚和园区管理,为信息整合、生产协作和创新协同创造条件;通过生产组织改革,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形态创新等四大“创新”,并推进创新间的融合、提升,更好的以高效率、低成本、好质量的差异化生产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的需求趋势;通过要素配置改革实现对“僵尸企业”强制退出,优化存量要素资源配置,支持优质增量有效扩张,为新动力和新动能的成长创造空间和条件。

  二、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以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指出,要“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