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和大城市的“远山结亲”
小村庄和大城市的“远山结亲”
——“时光鸡”“岁月鸭”走俏四川带来的扶贫新思考
光明日报记者 鲁博林 李晓东
近日,四川成都寒气袭人,许多市民纷纷走出家门“下馆子”。闹市区的锦城大道上,一家看起来不起眼的“岫云村汤馆”,成为近来当地人围坐一堂、暖意融融共享美食的新去处。
香气四溢,食客如云,“时光鸡”“年华猪”等农家风味展销区让人眼前一亮。只是少有人注意到,汤馆的门面上,还挂着一块“四川首家扶贫体验餐厅”的招牌——正是这块招牌,道出了它全部的秘密。
“截至目前,店面营业额累计已有400多万元,并带动近100个村、3000多户农户销售2800余万元农产品,其中贫困户1800余户,户均增收逾3000元。”汤馆“掌柜”李君的一番话,让人心中一惊——在它背后铺开的,竟是300多公里外的一个镇甚至县城脱贫致富的大道。
小小饭馆何来如此巨大的能量?它和扶贫又有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深入招牌上的“岫云村”一探究竟。
1、小山村的体验店开到了大城市
从四川广元市苍溪县县城出发,在九曲回肠的山路上行车一个多小时,方才抵达我们的目的地——白驿镇岫云村。由村支书李君一手创办的一品一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藏在这层峦叠嶂的山坳里。
2010年,25岁的李君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县最年轻的大学生村支书。而当时的岫云村,是全市出了名的“空心村”和“吊车尾”,甚至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甫一上任,李君计划里的头几件大事都是关于脱贫的。
当年年底,精明强干的李君就四方筹集资金,打通了6公里的水泥路。然而路通之后怎样?除了散落的农房和留守的老弱病残,偏僻的山村似乎一无所有,凭什么致富?这成为困扰他的大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远在大城市的朋友要高价收购村里的“土鸡蛋”。这个请求一下点醒了他:穷乡僻壤无从买卖的农产品,原来是城里人羡慕不已的原生态绿色食品,这样的供需一旦对接起来,扶贫的路子不就走活了?
思路通了,说干就干。2014年3月,李君在岫云村组织了首场“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活动,请来了10多家企业、50多户爱心家庭,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结对认亲,认购了价值56万元的农产品,打开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新路。这让李君信心倍增,当即决定,要把这幅脱贫奔小康的蓝图绘到底。
“单纯拿钱济贫,无法切断贫穷的根儿。而以购代捐激发的是村民的内生动力和奋发自强的生产积极性,这是从根本上的扶贫。”苍溪县扶贫移民局机关党委书记罗海龙说。
顺应大潮的李君,由此一鼓作气。他一面成立了小农经济互联网合作平台“一品一家”公司,一面建立配套的专业合作社,负责品质管控;继而又同当地电商合作,积极开拓销路。去年4月,他更进一步,直接把线下体验店开到了省会成都最繁华的闹市区。
“餐厅所用食材几乎全部来自岫云村,对食材的收购价格也比市场行情高出15%至30%,每年所得收益将作为岫云村贫困户的帮扶基金,员工中还有不少就是村里的贫困户。”李君颇自豪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