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思想]以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

2018-02-06 10:4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字号

  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体现了党中央立足中国国情、应对时代课题、心系发展大局、情牵民生福祉的战略安排。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只有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发展差距,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幅员辽阔,区域情况之复杂、地区自然禀赋差别之明显,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这些年来,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陆续实施,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特别是近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版图”更加清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但还要清醒地看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就是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给出破解这一发展难题的根本之策。

  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在党的十九大绘就的战略蓝图的指引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条件具备,正逢其时,大有可为。要在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分类助推“四大区域板块”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要让“三大战略”持续发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对外投资方式;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时,还要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让农村和城市比翼双飞,协调发展。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合作与竞争、开放与保护、政府与市场等方面的关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目的在发展,难点在协调。可以说,协调,既是一种眼光和胸怀,也是一份责任和义务,还需要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制度来保障。能否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掌握协调发展这个制胜要诀,检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意识、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检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理顺关系,明确责任,激发活力,形成合力,就一定能演奏出美妙协调、气势恢宏的发展乐章。(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