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文化旅游让贫困乡焕发生机
今年53岁的全喜平,几年前还是外地一家木材加工企业的老板,3年多前回到家乡石堰坪村开起了客栈,2016年,客栈营业额突破30万元,这让他看到了过去“穷乡僻壤”的家乡焕发的勃勃生机,“文化做起来了,旅游就起来了。人气有了,日子就活了。”
石堰坪村位于张家界永定区西南边陲的王家坪镇,这是永定区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地处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这里土家文化历史悠久,是历史上享誉湘北的“九都文化之乡”,土家哭嫁歌、打夯歌久久流传,高花灯、扬叉舞等独具风情。
像全喜平这样感受到“生机”的,并不在少数。目前,王家坪镇文化旅游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办农家乐39家,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从事乡村旅游相关行业的,多达337户,占全镇贫困户总数1/4以上。
为了让老百姓们都吃上“文化旅游饭”,当地政府想了不少办法。比如,除了建好土家风味的客栈,这里还有一支特殊的戏剧团——“苏木绰”阳戏剧团,它吸纳了30余名贫困人口作为群众演员。在整个王家坪镇,共有12支土家文化民间演艺队伍,从2015年至今联合为中外游客演出达上百场,演员年均增收1000元,让不少百姓感叹“原来唱土家戏,也能脱贫”。
记者采访了解到,土家文化是张家界永定区的民族艺术瑰宝,更是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2017年春节,区里策划了一场“直播苏木绰”的活动,苏木绰在土家语里是“祖源之地”。这场连续多日的民俗、年俗直播,让不少游客慕名来到了王家坪镇,住进了农家乐和农户家中。
“直播苏木绰”节目播出期间,楼木客栈一个月营业额达到20万元。仅2017年春节期间,全镇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00多万元。如今,更有不少向往着体验少数民族民俗和田园山水风光的背包客,在这儿一住就是许多天。
近年来,当地政府从文化旅游中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大力加强了对土家文化遗产的保护,建立了8个土家吊脚楼核心保护区,对2198栋土家吊脚楼登记造册、挂牌保护。
2016年,王家坪镇共接待游客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00万元;2017年上半年,乡村旅游共接待1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00万元。
另一方面,由于开展旅游扶贫,道路质量、水利设施建设等制约山区脱贫致富的“老大难”问题,也得到了改善提升。为了打造浓厚的土家文化旅游氛围,当地政府还利用危房改造项目,对吊脚楼进行了修缮加固保护,仅2016年就完成了300户农户的危房改造,其中贫困户占80%。
实践已经证明,旅游资源不仅是天然的山水,更是隽永厚重的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民俗。只有把文化保护起来、发扬光大,才能让旅游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机,也让得天独厚的资源,成为贫困地区百姓们的依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振兴乡村,离不开对文化的保护与振兴,而文化能够给旅游注入活力与生机,给农村、尤其是让落后贫困地区的百姓吃上‘旅游饭’、走上‘旅游路’、挣上‘旅游钱’。这个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我们一定会坚持走下去。”张家界市永定区委书记祝云武说。(记者袁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