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从“五个基本”到“三个基本”,十九大报告对“十四个坚持”的阐述有何深意?
结构维度:三个层次的“同心圆”
如果把“十四个坚持”看作一个“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圆心”。一系列内涵丰富的论述紧紧围绕“圆心”,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紧密相连、层层展开的“同心圆”。
“同心圆”的内核:坚持党的领导,集中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的领导力量。“十四个坚持”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以确保所有的战略部署和战略实施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展开。
“同心圆”的主体:主要涵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展开的五个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方略和总抓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共同回答怎样制定并遵循科学的战略部署,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高度。
“同心圆”的保障:主要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和对外战略,指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要的保障,回答怎样确保新时代总目标和总任务的顺利实现,怎样保障“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序推进。
三个层次共同构成逻辑严密的整体。其中,第一层次处于统领地位,以确保“十四个坚持”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不变形,不走样;第二层次是主体所在,是“十四个坚持”的重点所在和主要举措;第三层次是重要条件,是“十四个坚持”的战略依托。三者在结构上有序排列、环环相扣、相互贯通,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划图、路线图和施工图。这其中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路径和方法。
时空维度:三重逻辑的“聚合体”
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代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重要方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的显著特点。
一是历史逻辑。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基本的理论品格。但只有在深刻把握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内在联系中,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才能实现与时俱进,推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相继提出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基本”。其中,基本理论属于指导思想范畴,基本路线属于总方针、总政策,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必须遵循的路线和方针。相对而言,不同时期形成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任务和要求,有些内容已经随着实践和理论发展而发展了。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五个基本”简化整合为“三个基本”,即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同以往概括的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凝结着我们党在不同阶段总结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精华,蕴含着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积累的宝贵经验,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理论和实践成果的一脉相承。基本方略没有割断与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历史纽带。没有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就不可能形成“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
二是实践逻辑。“时代是思想之母,理论是实践之源”。“十四个坚持”生成于新时代的时空环境,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高度凝练。过去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部分从10个方面系统回顾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鲜实践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新鲜实践中的宝贵经验经过理论概括和提升,成为“十四个坚持”的重要思想内涵。正是鲜活的实践成就了富有时代气息和强大生命力的理论。
三是未来逻辑。“十四个坚持”是面向未来的方略,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和未来指向。十九大报告在阐述“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根本要求时强调,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阐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时,强调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阐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论断时,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阐述“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需求时,强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时强调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在阐述中国外交战略时,强调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等等。
认知维度:三大规律的“折射镜”
十九大报告在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时指出:过去五年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这一思想的实践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个坚持”集中体现了三大规律的基本要求,深化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一是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执政党如何有效执政,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把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权威放在突出的地位。为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就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唯有如此,才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恩格斯说过,“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遵循这一规律,“十四个坚持”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致力于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等。
三是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鉴于此,“十四个坚持”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此外,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为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本文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