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文艺应在时代大潮中保持定力

2018-01-26 13:41:00
来源:央视网
字号

  在互联网+的时代,社会各行各业的互通性、渗透性与融合性随着市场的开发活跃愈发显现。当前,电影市场空前活跃、票房高企,国产影片数量、观影人次履创新高。文学领域也空前活跃,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网络文学等文学样式迅猛发展。美术和舞台艺术等艺术门类也产量丰沛,为人们提供着丰富的精神食粮。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这印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迎来了绚烂崭新的时代大发展大繁荣。

  然而,高速发展难免泥沙俱下,文艺被资本“绑架”的案例并不少见,繁荣背后也露出隐忧。比如,艺术行业的资本跨界风生水起,一些从业者向资本无条件步步妥协,生产出一批无诚意、无水准、无品位的“三无”产品;一些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底线更是在资本裹挟之下节节失守,为企业家的轻浮跨界站台助威。有观众表示,这是文艺界被资本市场“绑架”了。是危言耸听,还是吹毛求疵?且不说哪种声音更为确凿,仅仅引起大众质疑这一点就值得深思,并且是需要警惕的。

  2014 年 10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特别强调,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而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就要求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毋庸置疑,习总书记的指示为当下文艺繁荣指明了发展方向。

  文艺作品创造出来是要面向大众,文艺正是通过市场而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大众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判断。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与责任。作为资本以及秉持资本的企业家们,在快速创造财富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应该以一位公共人物的社会责任自律、自重、自省,高效建设并提升自我的社会公共形象,在努力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以高品格的精英形象感染并引领社会公共取向,进一步丰润群众百姓的日常生活。若借打文艺旗帜,行娱乐的私心,则着实是不可推崇的。

  艺术需要名家,市场需要明星,但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一部影视作品,无论制作人和主创者的初衷有多么宏大和多么深远,利弊考量,首当其冲是作品传递出的文化韵味和价值导向。文艺与市场,需要不断融合,最理想的结果正是在互惠互利中取得双赢。但无论何种情况,文艺都不能失去最基本的价值引导功能。文艺作品必须深深扎根于生活、扎根于人民,而不能被市场和资本绑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论述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弘扬艺术精神,倡导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文化自信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口号。

  我们知道文艺在具有商品属性的同时也兼具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艺在构塑社会的经济、政治状态中,是潜移默化的深层力量。同时,文艺更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文艺的格局有多大,文化的宽度和深度就相应有所依附拓展,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复兴就有多强烈持久。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文艺的文化秉质和社会责任。毋庸讳言,市场经济的影响愈加深入而广泛,文艺置于其中,也日益凸显不可剥离的商品属性。而文化自信作为一种文化心态,是对一个民族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心。由此看来,我们更需要警醒文艺的责任与良心,着力聚焦打造更多的文艺精品,这既是在增强民族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自信力,同时也是践行文艺的自律、自强、自持、自由的必然路径。

  (作者毋燕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