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来的“留守村干部”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王小婷 通讯员 杨秀廷
——记农发行驻贵州省锦屏县龙池村“第一书记”杨端明
在贵州省锦屏县敦寨镇龙池苗寨,人们经常看到一位戴着眼镜、说一口普通话的中年人走村串寨,与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唠家常,老百姓亲切地叫他“老杨”,他就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驻龙池村“第一书记”杨端明同志。
走进龙池村,只要提到“第一书记”杨端明,乡亲们都能如数家珍般说起他的故事:
他刚到村里才三个月,板凳都还未坐热,就忙着带领村民到北京闯市场“卖水果”,既当信息员又当搬运工;
去年春节,他组织村里的“脱贫攻坚新春恳谈会”,不能回家,还让妻子和儿子从北京赶到村里来过年;
两年的扶贫工作时间快到了,他主动要求“再干一年”……
在龙池村民眼里,杨端明既是书记,更是亲人,人们亲切的称呼他“水果干部”。
北京来的“水果干部”
2015年9月,杨端明被中组部选派到锦屏县龙池村担任“第一书记”。
“京城里来的‘官’,到我们这山村苗寨,只怕是不习惯,不大好接触吧。”杨端明刚住到龙池村委会,就连村两委的班子成员也觉得让“北京来的领导”住到村里“有点悬”。
“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组织派我到咱们村担任‘第一书记’,是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不是来享福的。”在见面会上,杨端明的一席话却掷地有声。
“老杨,建议村里修一个文化活动场。”“老杨,村里的水果卖不出好价钱,请你帮忙想办法。”“老杨,村里的‘一事一议’河道整治项目,还有一部分没列入规划,这事还请你跟县财政局说说。”……驻村后的日子,村里的老党员、退休教师、寨老们主动向杨端明献计献策。由“京官”变“老杨”,杨端明迈出了驻村帮扶的“第一步”。
锦屏县敦寨镇龙池村是黔东南州的水果基地之一,水果种植面积达4600多亩,但销售一直是村民的一块心病。“主要销往周边县市,价格低,销量少,挫伤果农积极性。”了解这一情况后,杨端明决定带着村干到北京卖水果,闯市场,摸行情。
2015年12月13日,一车封装整齐的33吨水果从龙池村驶往北京。
在北京,杨端明带领村干跑商场,联络客户,寻找批发商,短短几天时间,不仅水果全卖了,还为龙池村挖到了“第一桶金”,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万多元,一举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杨端明书记刚来的时候,我们村里的账上只有300块钱,通过这两年的产业发展,现在村集体的账上已经有50万了。”龙池村村民委主任龙绍海兴奋的告诉记者。
北京之行,不仅打开了水果销售渠道,龙池村与北京、上海、广西等大城市13家客户达成长期供货关系,而且叫响了龙池水果的品牌。现如今,在龙池村,每年仅水果一项就能为村民创收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