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把博大的中华文化融入当下生活,寻找恰当的电视化表达方式

2018-01-25 10:5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把博大的中华文化融入当下生活,寻找恰当的电视化表达方式

  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创新(深观察)

  本报记者 刘 阳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勃兴是2017年国内电视荧屏最大的亮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国内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数量超过50档,其中既包括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也包括一些地方卫视推出的优秀节目,如湖南卫视的《儿行千里》、江苏卫视的《阅读·阅美》、北京卫视的《非凡匠心》等。这些节目为电视荧屏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同时也成为中华文化当代化、大众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然而,另一个问题也同时出现——即使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口碑和社会影响力日趋走高的情况下,其收视效果仍远远无法与娱乐类综艺节目相比,收视压力给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长期发展设置了现实困境。如何把博大的中华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生活,并且找到恰当的电视化表达方式,已经成为摆在从业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文化类综艺节目在2017年的大爆发不是没有原因的,政策调控为文化类节目的兴起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说。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创作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2017年7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要求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挖掘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制作播出更多有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化厚度的文化类节目”。

  但随着《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火爆荧屏,越来越多的“跟风”节目也纷纷涌现,各种主打“朗读”的节目和“大会体”节目出现在各大电视台,观众对这类节目的审美疲劳也开始出现。

  “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最难的就在于,它不像娱乐类综艺节目那样有很多国外成熟模式可以借鉴,另外,文化类综艺节目对观众的文化和教育背景是有一定要求的,不像娱乐类节目那样具有先天的亲和力。”一位文化类综艺节目制片人说,“但所有文化类节目都面临的困境在于,电视台对节目的收视率考核是很残酷的,在有的电视台,出于对广告收益的考核要求,收视率排名靠后的节目会被直接拿下,一些文化类综艺节目则难以幸免。”

  业内人士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要走出同质化、低收视的困境,首先还是要在内容和形式创新上有所突破,让人们印象中“高冷”的文化真正具有观赏乐趣,让观众产生共鸣和参与感。“比如《国家宝藏》就用大众较为喜闻乐见的‘趣闻轶事’视角解读国宝,做到了既有史有据,也生动有趣。”彭侃说。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