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叶:上面有好政策,下面要抓好落实
党的十九大精神怎样传达到田间地头?党的好政策如何落地做实?边疆乡村蓝图如何绘就?近日,新华网记者走进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帮盖村,听到了党总支书记曹春叶的“心里话”。
“我,一个最基层的村干部能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真是又激动又紧张!”十九大代表、云南省梁河县帮盖村党总支书记曹春叶至今难掩激动。
这份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怎样很好地履行这份职责?”成了曹春叶反复思考的问题。
曹春叶说,为了把乡村最基层的心声带到十九大,她多次召集村里的干部和村民座谈,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同时,县里也组织了各个乡镇的支部书记来到帮盖村进行座谈交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是非常好的政策。”谈及十九大报告,曹春叶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的老百姓,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能让大家安心地发展生产,“没有了后顾之忧,就更有干劲了。”
曹春叶也十分关注农业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总要求。
“十九大后,我们在乡村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加大了力度。”曹春叶说,为了让群众能有更好的生活生产条件,基层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带领群众打扫卫生、美化环境,“我们帮盖村能栽花种草的地方都尽量整理出来栽花种草,让整个村的环境越来越漂亮。”
上面有好政策,下面要抓好落实。
从北京返回后,曹春叶就忙于到各个乡村为党员群众宣讲十九大精神。“我主要是跟大家分享十九大会议的基本情况,还有会议的主要精神,这是要给大家宣讲的。”
22岁才来到帮盖村的曹春叶还特别注重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来宣讲十九大精神。“比如说村里的基础设施、道路、民居等,现在和我刚到帮盖村那时相比,变化太大了。通过我举的这些例子,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对边疆民族群众越来越关注,投入也越来越大,让群众要知党恩、跟党走、听党话。”
环境如何治理?产业怎么发展?乡村治理如何做好?每次宣讲,干部群众都会向曹春叶提出各种具体的问题。“我就跟大家讲,十九大报告中对农村的规划是那么细、那么好,但上面的好政策,我们下面要积极落实,上面政策来了我们下面不接,那就落实不下去。”
曹春叶说,发展产业不能光从嘴上说,要结合当地实际,把党委政府的各种项目对接起来、落实下去。合作社、协会等的产业项目,也要用科学、诚信的态度做好、做实。
对于乡村治理,曹春叶说,治理乡村不能光靠村干部,还得把妇女之家、青年之家和老年协会等发动起来,最终带动全体村民参与,只有大家相互配合,才能长效地治理好乡村。
依托资源优势,把乡村旅游做起来。
帮盖村位于瑞丽江畔,自然条件优越、风光优美。对于村子下一步的发展,曹春叶也有着清晰的打算。
“帮盖村有一个温泉,也是‘葫芦丝王子’哏德全的故乡,葫芦丝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还有傣家传统的小锅小灶酿造的帮盖米酒。” 曹春叶说,依托这三大优势,要想方设法把乡村旅游做起来。
为此,帮盖村专门请来昆明、德宏等地的酒店管理人员和培训学校的老师来讲课,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青年进行旅游接待培训。“最基本的就是学习住宿该注意哪些问题,吃的该注意哪些问题,还专门进行厨师和面点师的培训。”曹春叶说。
此外,帮盖村还加强了村容村貌治理和乡村文化建设。在帮盖村,能利用起来的地方都种上了花花草草,民居墙壁上也画上了极富民族特色的壁画。“村史馆”也在加紧建设,计划展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农具、生活用品等。
“村子不必太花哨,但一定要让游客来了之后有一种舒适的感觉,就像回到家一样。”曹春叶说。
路子想好了,办法总比困难多。
虽然有了思路,但难题也不少。但曹春叶信心满满,“路子想好了,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们发展乡村旅游除了很多硬件设施需要不断完善外,尤其要把村民的观念转变过来,摸索一条适合傣家文化、葫芦丝文化,又能很好对接旅游的路子。”曹春叶说,村民长期形成了一定的生产生活习惯,得想办法在保持民风民俗的前提下,把游客接待好。
发展旅游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对此,曹春叶也作好了打算。“乡村旅游是一个长远目标,在游客还没有那么多的时候,得把其他产业也抓起来,让村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但发展产业也面临不少难题。“目前最大的难题是群众对科学种养植还需要有个逐步接受和适应的过程。”
针对这些问题,在曹春叶的带领下,帮盖村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和生猪养殖合作社,依托农业合作社对村民进行种养殖培训,并积极与外界对接,探索发展订单农业。目前,帮盖村已经种植了50余亩西红柿,生猪和肉牛养殖也逐渐走上正轨。
“有了订单,村民只要种好、养好,收入是非常稳定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乡村旅游也才能逐步发展起来。”曹春叶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