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网络媒体走转改】过去的贫困户,如今的致富能手

2018-01-19 13:05:00
来源:中国西藏网
字号

  中国西藏网讯 日前,“新时代、新梦想”全国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安徽站)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1月16日,媒体团一行走进安徽凤阳县东陵村,了解这里的新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凤阳,位于淮河南岸,孕育了内涵厚重的淮河文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因此,凤阳又被称为“帝王之乡”“改革之乡”。

  40年过去了,凤阳的新农村建设进行得如何?记者们走进凤阳县基层,对话“村里人”,看看大家伙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正值寒冬的凤阳县东陵村气温不高,前几天的积雪还未消融。但一座现代新型产业园的大棚中却温暖如春,一颗颗娇嫩新鲜的草莓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刺激着大家的味蕾。一个40岁的妇女正在草莓棚里弯腰忙碌着。她叫陈如芬,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她靠着租用大棚,辛勤种植蔬菜草莓,撑起了一个家的生计。

  “以前我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孩子,无法出去打工,靠做点小生意艰难地抚养他们,很难维持生活”,谈及过去的生活,陈如芬感慨万千。2009年,事情有了转机。在村里的帮助下,陈如芬加入互助专业合作社,承包村里的大棚种植蔬菜。一开始她租了8个大棚,靠个人的农作物种植经验与当地大学生村官提供的技术指导,第一年就获得了丰收。尝到了甜头的陈如芬下决心干下去,她一直不断发展、扩大规模。从今年开始,陈如芬租种了31个大棚,同时开始通过网络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经验。“现在赶上好年份一年能收入十几万,生活已经很富裕,这都得感谢村里和上级的好政策。如今,家里的三个孩子正是读书用钱的时候。虽然开销大一些,但我守着这些大棚好好干,能负担得起。” 2016年,陈如芬一家已经在凤阳县城买了房。

  在东陵村,陈如芬的致富经历并不是个例。据东陵村支部书记李筱姣介绍,为带动产业经济发展,村里自2008年7月8日成立了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合作社社员由最初的20人发展为现在的320人,社员入股资金由8.9万元变为130万元,大棚设施等固定资产总值约320万元,2016年盈利80余万元。

  目前,东陵村合作社已流转土地800多亩,其中果林园300多亩、大棚草莓蔬菜60多亩、花卉苗木130多亩、高效农作物300多亩,拥有现代化日光温室大棚一座、3组连栋大棚一座、钢架大棚100多个,一个现代新型农业产业园初步形成。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大包干”到如今专业合作社,凤阳人一直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不断以一种思变的精神,在探索的路上前进。从一个艰难维持生活的贫困户到如今的致富能手,陈如芬的脱贫致富之路只是安徽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深入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安徽,还有千千万万个陈如芬,在热爱的土地上耕耘,种植美好生活。(中国西藏网 图、文/次仁顿珠)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