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而有质量: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强烈共鸣。“公平”“质量”两个词,彰显出党和政府缩小教育鸿沟的决心,概括出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新使命,明确了教育改革征程的新方向。
更好的教育来自对公平的持续坚守
教育公平、均衡的实现,是社会不变的期盼。学前教育入园难、中小学择校热、城乡教学质量差距大……人们希望,政府能继续啃下这些“硬骨头”,努力减少教育不公平现象。
“公立幼儿园要提前大半年报名,私立幼儿园要提前一年半报名……”孩子还没有出生,怀孕5个月的彭女士已经开始考察住所旁边的多家幼儿园。“在北京,要有户口才能上公立幼儿园,而且需要提前排队报名。希望政府进一步增加投入,解决民众在家门口上放心幼儿园的问题。”
从小升初择校热到课外补习热,折射出教育均衡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广州小学家长张女士无奈地说,我们也并不想让孩子的课余时间都被课外补习班充斥,但是重点学校、重点班都要考,都要看排名、竞赛证书,我们不去上就与好学校无缘。希望国家真正落实教育均衡,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不要让大多数家长以牺牲孩子童年、快乐为代价去抢少数的优质教育资源。
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也是广大农村群众的深切期盼。浙江省德清县雷甸镇中心小学校长陈云希望,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更优质教育。同时从体制上入手,培养一批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并留住这些教师长期在农村任教。
辽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朝阳镇大河南小学王佳妮是这个仅有2个老师、13个学生的村小三年级小学生。她说:“我们学校很小,没有城里学校那些先进的电脑、活动室。我希望来支教的志愿者叔叔阿姨能给我们多带一些书,给我们多上一些美术课、音乐课,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5年超过4%,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有投入才能有规模、有质量、有水平。”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说,希望投入能更加“扶弱补短板”。
更好的教育来自对质量的不懈追求
“加快教育现代化”“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报告对教育质量设立的新目标回应了民众的现实需求。
“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但学生课业负担却越来越重。”不少家长这样对记者说。衡量“好教育”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目前政府和社会仍然以升学率、分数作为主要指标,这导致我们的教育价值取向仍然是功利的,这需要教育部门切实引导改变。
十九大代表、辽宁盘锦市高级中学年部党支部书记、主任杨丹说,新的高考政策设计初衷非常好,引导大家去思考小学、中学各阶段的教育目标,让孩子从小树立职业规划,清楚自己的方向,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教育应该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大学生创业企业“辅导君”董事戴立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作为中国在线教育的先行者,“辅导君”团队深受鼓舞。
“互联网教育天然具有分布式教学、面向全世界提供服务的特点。大凉山村级小学的留守儿童,只要教室里有一根网线,就能通过网络平台与名校的哥哥姐姐实时交流。我们希望充分调动全社会优质闲散教育资源,为两亿中小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尽绵薄之力。”戴立说。
“‘双一流’应完善动态评选,有‘准入’有‘退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炎龙建议,应不断完善改革高等教育学科评价机制,考虑学科建设布局的区域协调发展。
杭州大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明权说,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未来科技,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学习方式。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小班化”一时难以全面铺开,我们期盼借科技之力,加速个性化教育的趋势,让教育变得更温暖。
更好的教育根本是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广泛共鸣。
“现在最不好做的是小学老师,因为多种原因,一些老师不敢批评学生,难以纠正家庭宠爱孩子带来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带到初中,就更难纠正了。”十九大代表、辽宁营口市第六中学教师丁唯秀说,立德树人教师是主导,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教育部门和社会舆论都应该保护教师的工作权,家长也应正向配合教师工作,共塑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广东小学学生家长、教师家属程先生说,当前教师的付出与收入还是有差距。作为小学班主任的家属,感觉这份职业不仅责任重大,而且非常辛苦。希望政府在改善教师待遇方面加大力度,在编制上、收入上,让教师有更多获得感。
杭州一位“二娃”母亲说,现实中,有些老师习惯了被家长“放在眼里”,甚至会暗示家长对其“表示表示”;有些家长自身信奉“不送礼不好办事”,选择主动输送“糖衣炮弹”;有些家长虽对这种“表示表示”深恶痛绝,但不得不随大流,因为“不送礼,心不安”……真心期盼这种怪圈能早日被打破。健康的家校关系需要制度环境,也需要良好的社会土壤。(半月谈记者 王莹 余靖静 郑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