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当选院士的三个关键词:年轻化、多元化、国际化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电 题:中国新当选院士的三个关键词:年轻化、多元化、国际化
中新社记者 张素 董子畅
27日至28日,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相继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并举行院士“迎新会”。从两份新鲜出炉的名单结合新当选院士的表态,记者提炼三个关键词予以解读。
首先是“年轻化”。
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中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60岁(含)以下的占85%,意味着更多优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当选。
中国科学院新当选院士中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4.1岁,60岁(含)以下的占91.8%。
分析指出,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学院贯彻“院士队伍年轻化”,培养选拔出具有创新意识、活跃在创新最前线的年轻学术骨干,有利于中国科技事业永葆活力。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不是创新的终点,而是创新的新起点。”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呼吁新院士们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其次是“多元化”。
中国工程院是工程科技大师荟萃之地,以今年新当选院士为例,国产大飞机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多型通信卫星的研发者周志成、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蒋兴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等,都在工程科学技术各条战线立下“汗马功劳”。
中国科学院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今年新当选院士名单中,歼—20总设计师杨伟、“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杨孟飞、研发多种原创药物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所长蒋华良等位列其中。
两份名单上同样有许多来自基层一线,或长期工作在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邵明安,常年扎根黄土高原研究土壤、水分、植被的承载力。“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本身也是一个农民。”他说。
第三是“国际化”。
除了67位新晋工程院院士和61位新晋科学院院士,新出炉的还有18人工程院外籍院士名单和16人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其中不乏美国微软前董事长比尔·盖茨、麻省理工学院校长雷欧·拉斐尔·莱夫、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盖姆等“重磅人士”。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李晓红介绍,今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选数量是历届最多的一次,主要是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同时扩大中国工程科技领域人才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声誉。
李晓红透露了比尔·盖茨当选的三个原因。首先,比尔·盖茨本身是美国工程院院士,足以说明美国乃至国际工程科技界对其认可;其次,他是一位代表新兴产业的领军人物;第三,他与中国在工程科技方面有多项合作,此番当选,将促使他对两国在科技方面的合作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科学院在坚持外籍院士标准的前提下,今年重点关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候选人。波兰、荷兰、乌兹别克斯坦3国首次有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中首先是给沿线国家建造先进的基础设施。我是学土木的,我希望能做点事情,把香港和内地的技术力量结合起来。”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滕锦光说。
值得一提的是,连日两场“迎新会”上各有“新气象”。中国工程院首次邀请新当选院士的家属及主要团队成员参加颁证仪式。中国科学院学部倡议新当选院士向卢永根学习——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夫妇将毕生积蓄880余万元人民币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教育基金,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传为美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