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生命”为大熊猫野生小种群复壮注入新活力
新华社成都11月23日电(袁秋岳、杨迪)23日上午,大熊猫“映雪”“八喜”先后被放归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迎着小雪飞奔着消失在树林里。
这是全球第二次同时放归两只大熊猫,也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向野外放归的第8、第9只大熊猫。自2012年以来,保护研究中心已经连续6年,每年都将人工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大自然。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和民介绍,“目前野化放归的存活率已达70%-80%”,多年来,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创立了“人兽隔离”的方法,创新了保持大熊猫生存活力的技术。
“连续两年都同时放归两只大熊猫,是基于过去多年的摸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专家王承东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培训技术和监测方法都越来越成熟,以后能够使更多圈养大熊猫到野外复壮小种群。”
张和民介绍,第四次全国大熊猫普查显示,全国有3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大熊猫数量小于30只的有22个。人工繁殖的大熊猫通过野化培训,回归自然以后,会对野外小种群的血缘改善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今年8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获得国家正式批复,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大熊猫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合计80多个保护地将有机整合划入国家公园。大熊猫生态廊道的打通将对大熊猫种群的复壮具备重要意义。
今年9月底,4年前在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放归的大熊猫“张想”在小相岭山系拖乌山廊道玉儿坪一带被成功回捕,完成体检后于第二天重新放归。
据介绍,目前全国已建立了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大熊猫保护体系,有效保护了60%的大熊猫栖息地和70%以上的野外大熊猫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