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问诊地球”张天友:还记得那年的5.12吗?我当时就在现场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央视网消息:2017年11月15日,上午,重庆市地勘局607地质队办公室,一行人见到了传说中“读懂了地球语言”的正高级工程师张天友。
与天为友,却与大地结缘。1989年参加工作至今,张天友多次被评为重庆市地勘局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今年他还被评为“巴渝工匠”十大之一。头衔也积累了一大串:重庆市地勘局607地质队队长助理兼队副总工程师,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重庆市国土系统科技带头人、市国土系统水工环专家、市建委岩土分会副主任委员、市工程勘察技术咨询专家、市交通委员会岩土工程专家,以及“张天友教授工作室”创建人。
聊兴一起,思绪就飞过了窗明几净的玻璃窗。没有酷炫的大型机械可供赞叹,无法再现地勘工作的“野外生存”,然而一个个或惊心或暖心的勘验现场仿佛就在你眼前。
丈量经纬 另类守护
不知道、不看好、不理解,在“不明真相”的大众眼里,地质队员的形象和所从事的工作是模糊的。凭借经验主义和望文生义,也许会联想到和岩石、矿产打交道的人,但其实,那只是地质工作的其中一部分。
“我们的工作以国家基础性公益性的居多,也有商业性质的勘探。”张天友介绍说,地质工作也分专业,矿产勘探只是其中一个,其他还有工程、水文、环境、岩土等等,而这些大多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提升都息息相关。
首居其要的是抢险救灾,提供防灾预案。
时间回到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让人猝不及防。当天北京时间14时28分04秒,汶川地震发生了,里氏震级达8.0Ms,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张天友,震后第二天即冒着余震的危险,跟随重庆地勘局第二批支援队进入北川龙潭沟。
“当时的龙潭沟满目疮痍,滚石不断,我们主要的任务是找到危险区域,检测地质状态,进行风险评估,为防治次生灾害提供技术支持。”张天友前前后后去了三次,第一次为了摸清险情,再次三次则是为了灾后重建搜集地形地貌的情况,排查风险,提供安全解决方案。“有点艰苦,从早走到晚,当时的情况只能步行、攀爬,很多时候无法回驻地补给,正经饭都没得吃。”
(5.12汶川地震赴川抢险)
参与汶川大地震危急抢险,让张天友毕生难忘,不仅是因为灾难带给他的触动和艰苦的工作环境,还因为一次惊险的经历。在勘察龙门山时,张天友在已经震松的倾斜度几近50°的陡坡上徒手爬坡,为了确诊一处危险区域,失足滚落了20-30米,还好最后有惊无险。“这差不多是地质队员们野外工作的常态,危险系数高,伤残和伤亡事故多。不历危险就不是合格的地质人。”
张天友在2014年奉节“8.31”特大暴雨抗洪抢险救灾中担任总指挥,及时、准确的预判和果断的处置,确保了槽木村、阳北村共161户637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受到时任重庆市长黄奇帆、市委副书记张国清等领导的高度肯定及当地政府的通报表彰。也就是因为“8.31”抢险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地质工作的重要性,重庆地质行业的改制扩展得以更顺利的进行。
此外,他组织完成了江津白沙镇、巴南区东泉镇等17个镇的地质灾害风险集镇调(勘)查工作,查明了地质灾害隐患点102处,确保了10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解决了奉节县安坪镇因藕塘滑坡搬迁新址问题,规划安置15万人;积极参与了巫山等区县的建成区及拓展区城市地质环境容量论证等工作,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等等。如今,张天友已经是重庆市9个区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的技术总负责人,4个区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顾问。
初心当如是 浮沉与国同
很难想象,张天友这样的高技术人才也曾经历“下岗再就业”。
上世纪80、90年代,地质行业重心集中在矿产开发上,而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为专业的张天友很长一段时间在单位无用武之地。迫于生计,自谋生路,下岗了一年。但是他下岗未离岗,对于地质工作的这份喜爱,是非常单纯而朴素的。
“我是农村的娃儿,能够考学考出来就很满足,又选择地质这个专业,也就喜欢上这一行。” 张天友1967年生人,毕业于长春冶金地质专科学院。作为80年代的地质专科生,张天友真正大展身手是1994年回归岗位之后。
(摄影 刘思琦)
“我只是这个行业的一个缩影,地质行业是随着国家的发展方略、大政方针和民生政策逐渐蓬勃起来的。”张天友说,没有三峡库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西部大开发、没有城镇化建设,重庆地质行业的发展不会这么快,他自己也不会重新上岗,服务至今。“这个行业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在重庆城市基础建设方面,张天友指导完成了重庆市首次开展的城市地下空间调查工作。该项目既是“重庆都市经济圈环境地质调查”的子项目之一,又是“长江经济带”地调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缺乏工程经验、资料少且分散、涉及单位部门多的困难,他带领项目组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地质剖面测量工作,反复研究、咨询,最终查明渝中区、九龙坡两区地下空间资源分布情况,为重庆市可持续发展与长远规划提供了基础地质数据和科学决策依据。
他相继主持完成了20余个重点、大型项目,其中“黄花园大桥石板坡立交桥NB匝道边坡勘察”项目获得了省部级优秀勘察二等奖;指导完成了重庆江南机场岩土勘察,提供了满足机场设计所需的地质详勘技术资料和数据,其勘察成果得到了业主及设计单位的一致好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地质人也在默默做着贡献。
“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我们地质队员也能发挥大作用。大多贫困地区尤其是极贫地区严重缺水,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我们的长处就是——找水!”从2006年开始,张天友参与、指导彭水、城口、武隆等岩溶石山地区找水工程,解决了上万人及牲畜的饮水问题。“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此外,为了解决城镇化建设中,建设用地与耕地用地的矛盾,他主持完成了涪陵、梁平等土地整治800亩,切实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为了切实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他参与完成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及污染场地修复。积极参加土壤及地下水等地质环境污染问题研究,已完成了重庆钢铁厂搬迁后土壤污染调查课题及巴南区花溪河流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课题研究。
可见,抗险救灾有他们,基础建设有他们,民生发展有他们,生态发展有他们……国家发展战略离不开他们。总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付出,执着守护。(央视网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