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战略公路”还没修完 印又想在中印边境搞个大工程

2017-11-08 09:44:00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约记者 元贞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在印中边境地区修建73条“战略公路”的宏伟计划,已经无法让印度满意。印度媒体7日披露称,为了能在大雪封山或洞朗对峙这样的情况下保障军队给养,或者在未来冲突中快速运兵,印度计划在印中边界附近修建17条高速隧道,总长约100公里。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钱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印度是希望借此达到“攻防兼备”的态势。不过,印度原计划于2012年全面建成的73条公路,至今只有20多条竣工。印度最需要“战胜”的恐怕正是它自己。钱峰说,“印度在基建和制造业上的效率和质量都差强人意,在边境建设上仍处于追赶中国的状态”。

  印度边境公路管理局是该国负责边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主要机构。印度《经济时报》7日报道称,该局本周组织了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新德里市政轨道集团、公路交通与高速部、铁道部、国家高速公路局、陆军官员和涉及隧道建设的国外企业人员聚集一堂,讨论修建隧道的经验和技术。

  组织这样一场研讨会是因为,边境公路管理局已计划沿印中实控线开建17条高速隧道,总长度约100公里,包括一些已经在建的项目。印度 “TIMES NOW”电视台称,拉达克是一个核心点。首条隧道是长8.8公里的罗唐隧道,其他还有位于锡金的拉冲拉隧道,“阿邦”(中国藏南地区)的巴拉拉察·拉隧道等。隧道建设将成为整个轨道网络建设的一部分。

  《印度时报》称,受大雪和雨季影响,印中实控线从拉达克到“阿邦”的军事哨所和村庄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都与世隔绝。这个问题在拉达克战略要地则更加突出。给这些地区补给人员和装备的唯一途径是空中。“与其修建长长的道路,绕过一座山后再绕另一座山,不如修建隧道穿过山脉。这将大大缩短达到所需地点的距离。”一名印度边境公路管理局官员说。而且,隧道还能降低车辆的运行成本,在敏感地区更安全地部署部队,比如避免遭遇雪崩和山体滑坡的危险,以及减少征地拆迁和环境问题的阻力。

  报道这一消息的印媒都提到,印方作出这一决定是在发生了洞朗对峙的背景下。钱峰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印度一方面希望借此提高应急事态下向边境运送兵力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想通过建设强化对边界争议地区的控制,为下一步和中方在边界谈判上赢得更多主动。

  在洞朗对峙结束后,印度高官曾接连访问印中边境地区,评估边境局势和军队部署,寻找薄弱点。印度军方参谋部负责人卫杰·辛格直言,北部地区的道路建设将达到相当“体量”。20世纪90年代后期,印度推出在印中边境地区建造73条“战略公路”的宏大计划。但由于工期一拖再拖,印度只好将竣工时间从原计划的2012年推至2020年。印度审计总署在今年递交的报告中说,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在已经完成建设的“战略道路”中,还有部分道路达不到应有的军需标准,这使得印度的军队在运送重型设备时,仍需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边境。钱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得益于中国优异的基建水平、质量和效率,目前边境中方一侧的设施水平远远超过印方一侧。这也让印度“压力山大”。

  几天前,有印度媒体报道说,印度从印中边境撤走近一万名士兵。钱峰说,尽管洞朗事件此前在两国民众和舆论间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时间冲淡,但从印度近期释放的一系列信号来看,它没有背离此前“不冲突、不对抗”的对华政策,也意识到了中印关系不仅关系到双边,还事关整个新兴国家在当今变化中的世界格局里的地位。“中印矛盾本来就没有中日矛盾复杂长久,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更多,因而和缓向好仍是大趋势。”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