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2017-10-26 17:55:00
来源:理论网
字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基于发展着的中国实际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看问题,想办法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讲的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实事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篇贯彻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透彻分析我们所面对的物质世界,认识客观实际,根据客观实际寻找规律性,形成思想,指导实践。

  目前我们面对的最大客观实际就是在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从国际局势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从国内情况来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但也面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情况依然存在等问题。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上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80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2016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1.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以下;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虽然我国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不少进展,但“实现富民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发展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环境,深入清醒地认识中国的基本情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党的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实际真实反应的结果,而且是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果。体现了习近平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勇气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能力;凝聚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中国问题过程中的智慧,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新理论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成果。既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又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一方面,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既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坚持适度原则,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适时促成质的飞跃。“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体现了我们要不失时机促进飞跃,在量变积累到一定阶段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把握好时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从建成全面小康,到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质量互变规律的运用和质量互变过程的完美描绘。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发展我们已经成功地上了一个台阶;当前和未来我们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绝不能以环境等为代价。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对片面追求GDP的否定,也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对建设新的文明,生态文明的肯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与之相对应的方法论要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形成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观点,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字里行间都是人民、人民当家作主,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辩证关系要求我们重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还指出: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依据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做了全面的谋篇布局,确保了正确的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的正确的推进作用。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