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前景将更加光明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和中国强劲的经济表现看,目前是推进改革的大好时机,如果中国坚持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其经济前景将一片光明。
全球经济上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久前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指出全球复苏势头增强,预测2017年的增长将达3.6%,2018年将达3.7%。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迟滞不前、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增长率只有3.2%。相比之下,目前的增长预测明显改善,但也需要采取政策行动来维持复苏势头。
好消息是,本轮全球经济增长加速的基础更加广泛,欧洲、中国、日本和亚洲新兴经济体均出现周期性上行,为2010年以来所未见。美国的增长也高于趋势。如此同步的复苏实属难得,世界各国应把握机遇,采取大刀阔斧的政策,以支持增长并提高经济抵抗冲击的能力。
尽管如此,仍存在诸多阻碍因素,且复苏依旧不彻底。在很多国家,通胀和工资增长仍处于低位。而在另外一些国家,特别是商品出口国和那些受内乱或政治不稳定困扰的国家,仍面临更复杂的挑战。另外,由于生产率和人口增长的长期趋势,先进经济体的中期前景依然疲软。
因此,要弥合复苏缺口,必须立即采取政策行动。虽然各国应采取的政策不尽相同,但各国均有充足空间来开展结构性改革,以提高经济抵抗能力及潜在产出。在财政方面,那些已基本恢复充分就业的国家应考虑逐步实施财政整顿、以缩减不断扩大的公共债务,并积累缓冲以应对下一次衰退。那些具有财政空间的国家,如能提高基础设施和教育支出,则可提升未来的生产力,还可抵消其他国家财政整顿对全球需求的影响。若投资于人力资本,所有国家均能够收获重大效益,对青年的投资尤其如此,因为青年是维持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要应对全球挑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目前,全球同步复苏为多边合作也提供了全新机遇。然而,现有多边体系需要作出调整,方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并促进互利合作。优先任务包括强化全球贸易体系、改善金融监管、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减少国际避税、并与饥荒、传染病和气候变化问题作斗争。
坚持改革方向
2017年,中国经济在全球有利背景中表现得更加强劲。特别是工业增长,经历过去几年的持续下滑后,目前已趋于稳定,而服务业仍保持强健。短期强劲增长部分归功于出口复苏,另外国内政策支持和供给侧改革也有所贡献。经过多年的通缩,生产物价指数激增,提高了企业利润,也改善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强劲的经济增长,加上资本管制实施力度加强,缓解了过去两年期间居高不下的资本外流压力。考虑到上述强劲势头,基金组织将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调高到6.8%,将2018年的增长预期调高至6.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调高了中国的中期增长预测,2020年前的平均值调至6.4%,基本反映了中国政府到2020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GDP翻番的目标。中期来看,中国的确具有维持强劲增长的潜力,但为确保安全,必须实施改革,以降低经济增长对债务和投资的依赖。
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再平衡方面进展显著。经常账户顺差已从2007年10%的峰值降低至目前的2%以下。消费和服务在经济中的比重正在增大。
近期,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应利用有利环境,加大去杠杆力度,特别是加快清退“僵尸企业”,清理相关的不良债务。这类改革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短期成本。但是,可为劳动力再分配和安置提供预算内的财政支持,以此减轻短期成本的冲击,另外,实施这些改革的最佳时机就是现在,因为目前经济增长强劲,整个劳动力市场抵抗冲击的能力较强。
为促进经济再平衡,中国可利用现有空间,增加社会支出,增强税收制度的累进性,以促进消费。加强市场力量的作用,减少对国有企业的隐性补贴,以及对私营部门开放,将会改善资源分配。而维持近期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推进去杠杆,更注重增长的质量而非数量目标,将可降低经济的脆弱性。
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些重要的初步举措,以促进企业部门的去杠杆化,而且信贷增速也在放缓,金融去杠杆化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也在努力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借款。坚持推行上述改革措施,中国的前景将一片光明,有望实现可持续、更加绿色和更具包容性的增长。
(Alfred Schipk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张龙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