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新的发展阶段”,新在哪,意义何在?

2017-10-18 10:17:00
来源:半月谈
字号

  “新的发展阶段”,新在哪,意义何在?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的结果,对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新的发展阶段是一个什么阶段?

  深入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科学判断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党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历史性变革”“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发展阶段”,这些关键词是对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的最新概括。

  一是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他指出,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因此,“新的发展阶段”不是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标新立异的概念,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河中的一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到新的历史时期的体现。

  二是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我们站在了“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清晰地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步骤,展现出步步推进、行稳致远的历史发展脉络。因此,现在提出“新的发展阶段”,是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相统一的历史时期。

  三是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新的发展阶段“新”在哪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在不同时期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因此,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发展阶段新的特点,是我们制定方针、描绘蓝图的基本依据。

  从世情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各国利益深度融合。世界经济仍将处在深度调整中,复杂性、脆弱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将更加凸显。经济不景气导致政治、安全难题丛生,也会反过来抑制经济复苏进程。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继续突出。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逆全球化”思潮日益显现,当今世界正面临开放与保守、合作与封闭、变革与守旧的重要抉择。但我们也应看到,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中国也正处在同世界深度融合、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阶段。

  从国情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基本国情的内涵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段论述对国情的新特点做了清晰的阐述,主要有两点:

  一是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现在,我们面对的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力问题,而是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二是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过去,我们主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是总量不足的问题,现在面对的主要是结构问题,是怎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问题。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四个更好”,即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实际上指明了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

  从党情看,随着世情、国情的变化,党员队伍、党的自身建设以及承担的历史使命都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近些年来,党员数量增长很快,结构在优化、素质在提高,但也面临不少新挑战。如有的党组织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发展党员质量需要提高;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党员管理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流动党员管理机制还不健全,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形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但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党员队伍构成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认识上不到位、思想上不适应、行动上不自觉。因此,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清醒认识党面对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一再要求全党做好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准备,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新的发展阶段意义何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个意味着”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96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是对“强起来”后的中国历史地位的精辟总结。

  其次,中国道路的成功探索与推进表明,社会主义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探索中出现曲折和反复并不奇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巨大挫折,社会主义也在世界格局中陷入了低谷,但社会主义历史并没有终结。从当今世界形势看,垄断资本主义正陷于深刻的危机,呈衰落趋势,证明资本主义并非就是天然合理、永世长存的好制度;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再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带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道难题。冷战结束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拉美国家采纳了西方模式,按照“华盛顿共识”所主张的现代化道路,搞以“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自由主义,结果党争纷起、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至今都难以稳定下来,教训十分深刻,也由此使我们增加了对陷入“拉美陷阱”的高度警惕。与此相反,中国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基本国情,既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又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走出了一条成长于资本主义体系之外,打破对西方路径依赖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独特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央文献研究室 林小波)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