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铸就“中国信仰”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习近平
1919年冬天,一位当过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叫陈望道的年轻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浙江省义乌市分水塘村。从寒冬到次年早春,他借着一盏昏暗的油灯,送走了一个又一个长夜,翻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
《共产党宣言》只有28000多个汉字。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起点。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是习近平对理想信念作出的注脚。
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不懈努力、执着追求;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
2012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组织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全面从严治党,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进。
精神文明建设 锻造中国信仰
“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早在20多年前,习近平还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提出这样的论断。
2014年3月,习近平访问欧洲期间,又将精神文明这一概念带向世界:“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多次召开会议,组织专题集体学习,进行全面研究部署: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中央文明委全体会议;召开全国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会议;政府多次就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工作出台各类意见、通知……
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这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向龚老前辈表示致敬!”2013年9月26日,北京京西宾馆会议楼前厅,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向一位“老阿姨”致以崇高敬意。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不断推进道德建设,中华大地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人物。他们中间,有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有的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有的和睦邻里、孝老爱亲……
航空英模罗阳、甘当“燃灯者”的邹碧华、“太行新愚公”李保国……一个个闪光的名字,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
通过持续发掘、宣传、学习,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和“传帮带”作用不断发挥,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把良好的道德情操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焕发新风。
全面从严治党 传承中国信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开始出现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主要表现的“四风”问题,抹黑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损害了党群关系。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这是习近平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全党的要求。
初冬的江苏草青风和,洋溢着蓬勃生机。2014年12月,习近平深入企业、乡村、农户,顶着夜色到科研院所考察调研。他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这次考察中,习近平首次公开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并提出。“四个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新号角。
时间回溯到2012年底,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将其作为改进全党作风的第一步。随后,从严治党的配套措施相继实施:
——明确底线、握紧戒尺、立起规矩,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或修订近80部党内法规,超过现有党内法规的40%,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
——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纯洁党的工作作风。
——强化各级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培养对党忠诚、确实为老百姓想事干事、老百姓信赖的好干部,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勇敢地向自己开刀,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老虎”“苍蝇”一起打。
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7万多起,处分13万多人。
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是75%。十八大以后,2013年是81%,2014年是88.4%,2015年是91.5%,2016年是92.9%,逐年走高。
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如果说,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英雄儿女为共产党人的信仰绘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先进典型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构筑了精神高地。那么,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站在时代潮头的先锋们,则展示出共产党人为了信仰,永葆先进纯洁的崭新面貌。
民族复兴梦想 凝聚中国信仰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他神色坚定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国在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但饱受欺凌的近代史却让每一个中国人不堪回首。一百多年来,正是由于强大的信仰,中华民族才能百折不挠奋勇前进,历经磨难不断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
2017年9月25日,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习近平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一件件实物模型、一段段视频资料、一张张图片图表,吸引了习近平的目光。
习近平强调,5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一心,与时俱进,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习近平的话,为人民描绘了一张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中国信仰拥有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代领导集体以“中国梦”为目标,进一步凝聚党心民意,努力践行群众路线,将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不止。(文/林孔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