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煤集团车集煤矿机电一队主副井电工班班长游弋(中国台湾网 张丽媛 摄)
中国台湾网9月20日河南永城讯 (记者 张丽媛)“他很好学,有哪里没弄懂,见谁他都问,学任何东西都非常的认真。”
“他这个人就是爱琢磨,爱钻研。”
“游弋啊,他一干活就忘了吃饭,下班我们走了,他也不回家。”
这些都是河南省永煤集团车集煤矿机电一队主副井电工班班长游弋的工友对他的印象。
“游弋,游大师,我一进矿就听说这个人……”
“游大师”——如今游弋身边的工友都喜欢这么称呼他,“现在我不答应都不中”,游弋说起来这个称呼来还是有点难为情。
从“游弋”到“游大师”,读起来似乎只是两个字到三个字的区别,但完成这个转变,游弋用了整整18年。18年间,游弋从一个对于机电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长为今天拥有17项国家专利、7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的技能大师,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坚持,旁人恐怕很难从一个称谓和一串冷冰冰的数字中完全体会。
爱学习、好琢磨
18年前(1999年),29岁的游弋来到河南永煤集团车集煤矿,由于没有学历,只能在井下干些杂活,自己的活干完之后,游弋就总喜欢去“烦”当时的机电队长,也是他在机电行业的启蒙老师王立业,游弋跟在王队长身后,一会儿问这,一会儿问那,不厌其烦,然而,如此“烦人”的游弋不但没让王立业感到讨厌,反倒让他觉得这个小伙子“好学、踏实,不像其他的年轻人愿意玩”,考虑到游弋“人不错”,对机电感兴趣,而当时电工也缺乏,虽然只有初中学历的游弋“在文化水平上差一点,但这么好学的人不多,感觉他(游弋)还可以”,所以王立业就让游弋一直跟在自己的身边,干电工。
令王立业至今难忘的是2002年的一个晚上,刚刚成为电工不久的游弋突然给王立业打电话,让他去自己家里一趟, 当时王立业还在想“这是有啥事啊?”,直到走进游弋的家,看到游弋拿出来的自己正在研究的东西——前不久坏掉的设备接触器上的真空管,又看到面积不大的出租屋里,摆着的各种游弋自己做的小工具、各种尺,王立业被深深的感动了。原来这段时间下班后,游弋一直在研究这个真空管坏掉的原因,因为遇到了难解之处才把自己叫来。“一般电工都是把坏掉的东西直接扔掉,再换一个新的,他呢,是把这个坏的拿回家研究。琢磨了几天我不知道,他是真的在用心琢磨这些东西。这也造就了他以后的成功”王立业说。
爱学习。游弋还曾坚持每天小班后跑到离矿上10公里外培训学校“蹭课”,风雨无阻。负责培训的王智萍老师被他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了,特别在教室后面给他加了一张桌子。几个月下来,游弋的听课笔记积了一尺多厚。而当年永煤集团培训中心签到记录本上,从第一期到最后一期,“游弋”几乎成了唯一固定的名字。“没有学历、没有基础,还要想学,只能这样。”游弋说。长期的勤学苦练,游弋的电工专业理论和实操水平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连续两次获得破格申报资格,成为一名电工高级技师。
好琢磨。游弋在琢磨一件事的时候,不仅在工作时间想,吃饭、走路甚至睡觉都在想。一次,矿里的提升设备出现故障,提升设备作为整个工序的“咽喉要道”,一分钟都不能停,设备一停,后续的工作都得停止。“这不行啊!一分钟都不能停,这有啥高招呢?”游弋就又开始琢磨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游弋竟在梦里得到了灵感,害怕忘记,他就马上偷偷起来记下,“那次把我媳妇给惊到了,(对我说)你疯了你?”游弋讲到这里,开心得笑起来。
来到永煤的18年里,看不懂进口设备的外文资料,游弋就买翻译书籍,下班后对照着资料,一个词一个词的查,自己看明白后再教工友,“虽然不会读,但现在资料我们都能看懂”游弋的工友小韩说。进行发明创新有时需要电脑制图,对电脑一窍不通的游弋,虽然收入微薄,还是咬着牙买了一台对他来说属于“奢侈品”的电脑。自学电脑制图,遇到不会的地方,他就坐车去向专业制图的人请教,去了多少次游弋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起初连关机都不会,只懂拔电源的游弋,现在不但学会了电脑制图,还能熟练的运用电脑,如今学习一些与工作内容相关的课程,他都是在电脑上进行。“游大师在机电上已经很精通了,但矿上加一些新设备,他在理解上有时跟不上年轻人,有的地方没弄懂,碰见谁他都问,所有人的优点都被他集走了,时间一长,他肯定是最会的。”游弋的工友小陈对记者说。
就是这样,不明白的就问,走到哪里都想,每天早早来到矿里,很晚才回家,遇到的困难虽然不计其数,游弋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说:“不是有那样一句话嘛,‘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遇到困难如果被它吓倒了,那就不中”。凭着这股子好学、爱琢磨、专心、专注、乐观的性格,游弋一步步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谈及创新,游弋说:“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看着自己创新的成果运用在工作中,“有一种自豪感,觉得自己想法变成现实了,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