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河北临城县古鲁营西村的种植基地里,生机盎然,一串串葡萄压弯了枝条,各类有机蔬菜茁壮整齐。出了种植基地,沿着水泥路就进了村。村里,所有墙体喷涂为白色,刷着深红色的墙围,硬化过的街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的屋顶实施了全坡或半坡改造,户外厕所改造成了户内冲水式厕所。
过去,和大多数村庄一样,这里没有发展规划,道路、饮水、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空心村现象严重。“2013年,我们村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10个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精品村之一。”站在由曾经的垃圾堆改造而成的街心花园旁,村党支部书记郝润身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他们抓住了改造村貌的机遇,村民们解放了思想,激发了创业热情。
“我可能是县里第一个种植巨峰葡萄的人。”葡萄园园主郝增山说,“葡萄亩产年收入1.6万元,是以前种地收入的10倍。”
这就是地处太行山东麓的临城县220个行政村中,一个普通小村的嬗变。
临城县曾带着落后贫困的标签。1994年,临城县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今,这个县正在全力脱贫攻坚。
截至2017年3月底,这个有着21.7万人的县,退出贫困人口5.97万人,退出贫困村共43个,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41户12700人,贫困发生率6.5%。预计2017年底,临城县将摘掉“国家贫困县”的帽子。
“在脱贫的道路上,许多贫困群众实现了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转变。”临城县委书记宋向党说。
2012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显示,目前全国有592个贫困县。根据中央部署安排,这些贫困县需要在2020年全部摘帽。
临城县的“摘帽”之路,恰是全国众多贫困县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个缩影。
产业筑基:精准施策带动贫困户
临城县是有名的“核桃之乡”。1999年,当地几位邮电局职工响应县委县政府“治理四荒,再造一个新临城”的号召,在狐子沟入股承包了3000多亩荒地。党员高胜福,成为了创业领头人。
18年后,荒山秃岭变成了核桃绿岭。人称“核桃哥”的高胜福与他的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也成为邢襄大地家喻户晓的致富“金名片”。
“起初,我们为怎么开发乱石岗犯愁。后来,认识了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经过他的反复勘测,我们种植了薄皮核桃。”高胜福说,如今已故的李保国教授当年带着他们在荒岗上拓荒、开沟、换土。现代“愚公”们办起了绿岭公司。
核桃的产业链长,被当地政府扶持为农业的主导产业。如今,绿岭公司已成为临城核桃产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全国第一条最完整的核桃产业生产线。
接受采访时,宋向党说:“我们提出‘人均一亩核桃园’的脱贫计划,最普通的核桃亩均年收入也可达5000块钱,房前屋后种上一亩,基本上可实现脱贫。11年来,县里扶持了一批薄皮核桃企业,在核桃产业的带动下,全县三分之一贫困户脱了贫,越种越有信心。”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