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多部门联手亮剑! 这些传销行骗套路需警惕

2017年08月16日 10:01:25  来源:中新网
字号:    

  中新网北京8月16日电(潘心怡)近期,连续曝出的传销骗局持续引发舆论关注,国家工商总局、教育部、公安部、人社部等四部门也发出通知,将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传销活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依法取缔传销组织。那么,传销骗局的套路有哪些,到底该如何识破?

  招聘?网友?项目?

  警惕异地邀约

  根据近年来有关传销骗局的案件和报道,舆论往往将中国的传销分为南北两派,其区别在于是否使用暴力。南派以洗脑为主,北派则一般会进行人身拘禁。

  据报道,北派传销一般是以招聘员工、网络交友、聊天等方式,把人骗到传销组织中。南派传销一般打着考察项目、包工程、旅游、探亲等幌子把人骗到外地。

  “杀熟”是传销惯用的伎俩,许久不联系的朋友、老乡、亲戚如若突然联系,邀请你去外地旅游或工作,你需打起十二分注意,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很可能已经被传销组织洗脑或控制。

  套路一:假“招聘”真行骗

  近年来,传销人员以“招聘”、“介绍工作”的名义进行异地邀约的情况逐渐增多。其原因不难推测,无非是因为招聘广告受众人群大,且以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居多,社会关系简单,容易控制,加之一些招聘平台监管不严,发布招聘广告所费人力和财力成本较低。

  近日,一则视频在网络上疯传:在江西南昌的公交车上,两名少年提着行李箱冲上公交车,少年对司机师傅称,“快关门,快开车,我们可能被骗进传销组织了,后面有6个人在追。”

  据了解,二人来自贵州,被朋友介绍至南昌工作,不料遇上传销组织。在觉察出对方人越聚越多,并且“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后,他们机智地跳上了公交车,而后被司机带到车队,目前处境安全。

  套路二:假“网恋”真忽悠

  据媒体报道,重庆某大三女生小杨受某“网友”邀请,今年7月12日,只身一人去了陕西宝鸡旅游。到了宝鸡才发现,平时在网上对她嘘寒问暖的“网友”竟然是“新柏兰”传销组织的传销人员。

  幸好小杨父母和老师觉察出不对劲并及时报案,警方的不懈寻找给该传销组织造成压力,8月5日,小杨被主动放出。

  另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安徽的朱女士发现弟弟被一女网友约去长沙,后声称自己创办了企业,朱女士赶到长沙发现弟弟身陷传销。

  尽管朱女士意识到了骗局所在,然而却被迫交出手机、钱包等物品,并被控制了人身自由。直到7月29日警方将该传销组织捣毁,才得以被救。

  民警发现,该传销窝点的几名男子均是在网上交友的过程中,被女网友邀约而来,身陷传销窝点。

  套路三:假“项目”真洗脑

  同样是在今年暑期,据报道,在四川念大二的小张接到了身在广西工作的姨妈的电话,大方包下来回路费邀请她去广西旅游。

  到达广西北海后,姨妈告诉小张有一种“资本运作”能够实现财富的短时间翻倍,并带着小张进入一家机构进行听课学习,机构中,一位“海外留学生”还单独给她讲述财富裂变的原理。

  小张被洗脑后,通过支付宝花呗以及一些网络贷款平台先后贷出5万元,并向自己的姐姐借钱。小张姐姐意识到小张陷入传销后,通过向反传销组织求助,成功劝服了小张,不过这5万块则打了水漂。

  事实上,现在的传销经常假借一些唬人的名号进行,比如宣传手中有所谓的“国家秘密项目”等。

  套路四:假“时髦”真骗局

  此外,传销组织也会“与时俱进”,用一些时髦的概念蒙骗人,以“免费获利”、“增值消费”、“产品直销”、“游戏股票”、“高息理财”等幌子吸引受骗人入局,要求缴纳加盟费或者是购买充值卡,并奖励发展层级下线。

  浙江的云集微店就是打着“微店”旗号的新型传销方式。

  据报道,经杭州市工商部门调查,要成为“云集微店”店主,须缴纳一年365元的平台服务费,成为“店主”后,可以邀请其他人员加入成为新店主,“店主”邀请新“店主”满160名(直接邀请30名和间接邀请130名),即可成为“导师”,团队人数达到1000名,即申请成为“合伙人”,而“店主”和“导师”均从新店主身上抽取不同入店份额。

  监管部门认为,其部分推广形式与《禁止传销条例》冲突,最终开出了985万的天价罚单。

  四部门:严厉打击、依法取缔传销组织

  针对备受舆论关注的传销骗局,近日,国家工商总局、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依法取缔传销组织。

  通知指出,近期,传销组织活动猖獗,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利诱欺骗有关群众误入传销骗局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部门决定开展为期三个月(8月15日-11月15日)的传销活动专项整治行动。 

  通知要求,加强对传销重点区域的排查清理,对聚集型传销易发、多发区域,全面反复清查,完善防控、遏制措施,坚决查处一批传销组织和传销骨干。对打着“创业、就业”的幌子,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诱骗求职人员参加的各类传销组织,坚决铲除。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