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校门。国防大学供图
编者按:7月19日,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成立大会暨军队院校、科研机构、训练机构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北京八一大楼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授军旗、致训词。借此机会,我们在这里回首调整组建前的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祝福它们不忘初心,再创辉煌——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是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我国最高军事学府,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龙江书院创办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军官教导队。
在长达90年的革命征程中,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这所学校始终肩负着我军最高军事院校的历史使命,为党、国家和人民军队培养了大量高级指挥、高级参谋、高级理论研究、高级军事教育人才和高级国防建设人才。同时,它也担负着培训外军中高级军官的重任。
国防大学在国家和军队的人才培养、理论创新、决策咨询、国防教育以及中外军事交流等方面始终发挥着其他指挥和军兵种院校无法替代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前
中国共产党对军事人才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我党就曾经依托合作创办的黄埔军校培养早期的军事干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人民军队的同时,更加注意到培养军事指挥人员的重要性。领导秋收起义的部队刚刚到达井冈山不久,毛泽东同志就在江西省宁冈县砻市的龙江书院创办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军官教导队,学制3个月,并亲自为学员授课。
尽管这个教导队存在时间很短,培训官兵也只有150多人,但它却成为人民军队最初的“高级指挥学校”,也是今天国防大学的“根”。
随后,军官教导队历经多次改编,1931年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3年10月17日,中革军委决定以原“中国工农红军学校”高级军事班为基础,组建红军大学校。红校的分编标志着当时人民军队的干部院校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初、中、高级培训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红军大学校(简称“红大”)不仅成为当时中国红军最高军事学府,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早的一所大学,主要培养营以上干部。
长征前夕的1934年10月1日,红大恢复了原工农红军学校建制,长征开始后又改称干部团,随中革军委机关行动。在长征路上,该团既是培训和储备干部的机构,又是中央纵队重要战斗单元。到达陕北瓦窑堡后,更名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开始为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培养和造就军事、政治干部。
193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为基础筹建抗日红军大学,为大规模培养抗日军政干部做准备。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共1065名学员,参加了在陕北瓦窑堡举行的开学典礼。
1937年1月19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作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最高军事学府,抗大先后培养了军政干部10万多名。
解放战争期间,华东、华北战略区的华东军政大学(1949年,该校与其他单位合并组建“华东军区军事政治大学”)、华北军政大学继承和发扬了抗大的教育方针和校风校训,先后为部队培养输送了6万余名军政人才,也为人民军队院校特别是军队指挥院校的建设发展进行了有意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正规化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军职能任务的转变,军队院校建设也步入全面发展时期。作为国防大学前身的军事学院和政治学院相继成立。
首先建立的是位于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1950年3月,总参谋部向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呈送《关于军委机关及军事院校建设问题》的报告,建议全军筹建一所“陆军大学”,以便在全国部队整编时储备和深造高级军事干部,同时也作为未来国防军建设的训练和研究中心。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主动请缨,成为“陆军大学”的首任校长。
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正式成立。毛泽东亲自为学校题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级指挥干部,1954年9月1日,军事学院战役系成立,首批招收的52名学员中年龄最大者50岁,最小者40岁。在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这些学员全部被授予将军军衔,其中上将5名、中将22名、少将25名。为了帮助这些高级将领在短时间内克服在文化课等方面的“短板”,刘伯承校长不仅用“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来勉励大家刻苦学习,而且还下令将大家上课用的皮沙发椅全部换成木凳。
鉴于集中培养高级将领和各兵种专门人才的需要,1954年12月28日刘伯承向中央军委建议,以军事学院战役系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原军事学院转而训练和培养诸兵种合成军队校级军官指挥员和参谋人员。
1957年8月22日,作为我军最高军事学府的高等军事学院在北京成立。学院隶属中央军委,主要担负着培养我军陆、海、空正师职以上军事、政治、后勤干部和高级参谋、军事理论人员的任务。从1961年12月开始,学院接收亚非拉地区军事留学生。从1957年建院到1969年2月被撤销建制,在12年里,该校共为人民解放军培训中高级干部1300多人,成为人民解放军正规院校建设的典范。
就在军事学院成立的同时,作为培养全军高级干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也于1951年12月27日在北京成立筹备委员会。学院隶属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行使野战军级(一级军区)权限。由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兼任院长。截至1969年2月政治学院结束使命,学院共培训学员9800多名,为人民军队中高级政工干部的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处于动荡时期,军队院校教育也受到严重的影响。1969年2月19日,中央军委批准《军队院校调整方案》,决定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政治学院,以三大学院部分人员为基础,在位于北京的高等军事学院原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以毛泽东为抗大规定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作为军政大学的校风。
1977年11月7日,中央军委在批转军委教育训练委员会《关于调整和增建军队院校的报告》中重新确定了院校体制,决定按照“分校建院”的原则以军政大学军事系、政治系和后勤系为基础,恢复组建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和后勤学院。
1978年1月5日,军事学院在总参三部礼堂召开成立大会,萧克出任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治委员。同一天,以军政大学政治系为基础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在北京玉泉路挂牌成立。8年里,它们为培养大量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中高级军事干部、政工干部,为新时期军队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组建国防大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军的建设指导思想也逐步转变到和平建设的轨道上来。1985年3月,中央军委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在军事、政治、后勤学院(部分人员)合并的基础上组建国防大学。根据12月1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的《批转国防大学筹建领导小组〈关于筹建国防大学的方案〉的通知》([1985]139号),新组建的学校被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校名。学校直属中央军委领导,行使正大军区权限。
在百万裁军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下决心成立这所我军最高军事学府,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培养陆、海、空军军以上军事、政治、后勤指挥干部,大军区以上高级参谋人员,军队高级力量研究人员和省以上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并从事有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为军委、总部决策起咨询作用”。
1985年11月30日,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国防大学领导班子配备》的命令,正式任命张震为国防大学校长,李德生为政治委员。根据12月24日签署的《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命令及军委批复,新组建的国防大学机关设“四部(训练部、政治部、科研部、校务部)一办(校办公室)”,教学机构由战略、战役、军队指挥、军兵种、外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政治工作、世界经济政治、后勤、外训、科技、外语教研室和电化教学中心共13个单位组成。国防研究系、基本一系、基本二系、进修系、外训系和研究生院构成了学员的管理机构。
2003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裁减员额20万人。受此影响,国防大学在保留了机关原有的“四部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将原先设立的13个教研部门(中心)整合为战略、战役、马克思主义、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共6个教研部。
2012年,国防大学再次实施编制体制调整,主要是对现有的5所学院管理机构全面实施院校体制。由于外训系已于2004年5月的编制调整中撤系建院,成立了国防大学防务学院。而国防大学研究生院自1988年4月30日成立之日起就是院校体制,因此在此次编制调整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是国防研究系、基本系和进修系3家单位。其中原国防研究系更名为国防大学国防安全学院,由副军级升格为正军级,主要培养部队军职以上和地方省部级领导干部。
原基本系成为国防大学联合指挥与参谋学院,主要承担指挥员班、参谋班、师团职领导干部班、中青年领导干部班和高级领率机关工作培训班、全军联合参谋超前培养班的培训任务。
原进修系更名为国防大学进修学院,仍为副军级编制。主要担负着我军和武警部队中高级军官在职继续进修培训任务,以及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地方省市区干部等关于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教育培训任务。
当前,国防大学共设有哲学、法学、经济学、军事学、教育学5个学科门类。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280余名,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50余名。在这些专家学者当中,涌现出许多像许志功、金一南、张召忠、徐焰等享誉军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
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且最为复杂的变化,国际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回顾国防大学90年的光辉历程,这所国家和军队的最高军事学府之所以能够始终屹立潮头,在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就是在于它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始终围绕拥护核心、自觉看齐追随、聚焦备战打仗,举几代“国大人”的传承与全院之力,为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世界水平和我军特色的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奋斗!
(作者单位:后勤学院)
[责任编辑: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