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1日电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发改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日前针对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不及社会预期的问题指出,将督促各地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不能以农民工不愿意落户作为提高落户门槛的借口;督促各地研究出台全面落实人地挂钩、人钱挂钩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细则,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大财政资金和土地指标的奖励支持力度,合理分担地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
日前,发改委组织编写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6》正式出版。发改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就该报告接受了记者采访。
针对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问题,负责人指出,截至去年底,全国所有省(区、市)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意见。近三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累计提高了5.5个、3.62个百分点。
当然,政府还只是解决了一部分人的落户问题,实际落户进程不及社会预期,背后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目前有些地方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意义,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这一重要决策的坚定决心仍然认识不够,过多考虑落户后增加的短期成本,而忽略敞开户籍大门带来的人口红利和远期收益。现在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人力资本的竞争,这个人力资本既包括高端人才,也包括普通白领和蓝领阶层。
第二,虽然去年有关部门出台了人地挂钩、人钱挂钩配套政策,但政策完全落地、真正发挥激励作用还有一个过程。据发改委掌握情况,截止今年2月底,全国只有16个省份出台了省级财政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4个省份出台了“人地挂钩”实施办法,由于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没有建立,地方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第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也是农业转移人口自愿选择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农村各种条件逐步改善、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越来越小,一部分农民工不太愿意再进城落户了,最主要原因是农民不舍得附加在农村土地上的各种权利。今后需要探索一种机制,让这种权利有变现或自愿有偿退出的渠道和制度安排。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