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占绍林:突破传统的“拉坯大师”

2017年06月19日 16:27:36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字号:    

  40岁出头的占绍林,看上去就像“邻家大男孩”,见谁都是乐乐呵呵的,完全没有“大师”的做派。但就是这么一位“邻家大男孩”,却是不折不扣的“陶艺拉坯大师”,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 陈大圣 李希文)40岁出头的占绍林,看上去就像“邻家大男孩”,见谁都是乐乐呵呵的,完全没有“大师”的做派。但就是这么一位“邻家大男孩”,却是不折不扣的“陶艺拉坯大师”,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1975年出生于江西鄱阳的占绍林,谈起与陶艺结缘,至今仍觉得“纯属机缘巧合”。20多年前,年仅16岁的他只身来到景德镇,与很多同龄人一样,不过是为了学得一门营生的手艺。得益于有在景德镇做陶瓷的亲戚领路,占绍林在干过收废铁、抓蛇、泥瓦匠等多个行当后,跨入了陶瓷行业,拜师学习拉坯技艺。

  “小时候家里很穷,那时拜师学艺只为能有一口饭吃,学门技术养活自己,根本没想到会有今天的成就。”占绍林说,从小他就喜欢新鲜玩意儿,那些传统的行当,他实在是没有什么兴趣。也正是因为对新鲜事物的追求,让占绍林在拉坯领域,干出了一番不平凡的成就。

  占绍林之所以被尊称为“拉坯大师”,不仅仅只是有着20年的拉坯经历,更重要的是,他突破了景德镇的传统拉坯技艺,把陶瓷造型由传统三节拉法改成一次性拉成。

  当记者问“如何想到采用一次性拉成的手法”时,占绍林直呼“偶然”。他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北京交流,正是这次经历,让他完全改变了对传统拉坯工艺的看法。

  “碰到一个旅美的陶艺家,她的作品让我很惊讶。她的观音啊,青蛙啊都是用拉坯手法完成的。她把拉坯技法和雕塑手法融为一体了,当时给我很多震撼,我就朝她这个方面去发展了。”

  按照景德镇的传统技艺,做一个陶瓷大件,需要分三节做好以后,再组合在一起,工序多、成本高,艺术效果也没有一次性成型的自然、漂亮。回到景德镇,占邵林就开始琢磨如何一次成型大件物品。

  然而,真正上手的时候,占绍林发现困难比想象大得多。拉坯是一项精细活,手上的力度稍有差错,都会前功尽弃。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努力,占绍林终于实现了对传统技艺的重大突破,成为景德镇大物件一次拉坯成型第一人。

  “当时在业内还是蛮轰动的,很多同行都过来观摩学习,但是这个也不是一下子就学的会的,得靠自己的审美和技艺的结合,需要经过长期的苦练才能成功。”

  在采访时,占绍林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绝活”——一次成型拉坯手法。只见一坨泥疙瘩,在占绍林的手里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先被拉成花瓶形状,然后花瓶形状上又慢慢拉出了一个碗状,接着碗状上面出现了葫芦状……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记者特意计了时,总共耗时6分钟。

  按照传统技法,这样一个艺术品需要分好几个步骤完成,先分别拉出瓶子、碗、葫芦,然后再组合在一起,所用时间起码在30分钟以上,整体性也大打折扣。显然,无论是拉坯效率还是艺术性,占绍林的一次成型技法都是一次突破性的创新。

  看上去“轻而易举”的拉坯过程,却浓缩着占绍林20年如一日的坚持和钻研。“拉坯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通过你的坚持和创新,一件件新鲜玩意儿在你手中诞生,又是一件特别有乐趣的事情。”占绍林说,对传统技艺的突破,让他找到了最大的乐趣和满足感。

  占绍林说,好的技艺不能只留着自己欣赏,应该传递给更多人。现在,每年都有几十所院校的师生来他的工作室学习和实践,他带的徒弟也遍布全国各地。“你既要把东西做好,做出新意,还要做好传承,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