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古·感知70年”全国边境外宣期刊采访活动侧记
端午节刚过,10家边境外宣期刊的记者便收拾行囊,前往呼和浩特与另一家边境外宣期刊《索伦嘎》会合,就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转型、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进行采访,向世界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的生动实践,讲好自治区成立70年来的精彩故事。
6月2日,是集中报到的日子。随着一架架飞机在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降落,记者们纷纷踏上了内蒙古的土地。大家都是第一次来内蒙古,当天巧遇了沙尘天气,可是并没有影响记者们接下来在蓝天白云下采访的心情。
“采访之后,感受很深,要多写稿子,一两篇肯定不够……”《金桥》杂志记者曹玉山说。闻名遐迩的包头市赛罕塔拉城中湿地草原给采访团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蒙草生态公司致力于生态文明事业,对矿山、盐碱地、垃圾场、工业废弃地等进行持续修复,给记者们带来极大震撼。《高棉》杂志记者沈燕敬佩地说:“有了植被,就有了生命的活力,蒙草有大担当!”在位于库布其沙漠中段北缘的恩格贝采访时,当地百姓向记者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上个世纪90年代,恩格贝一户村民到树林召娶亲,回来的时候发现竟有一截路面被流动的沙丘掩埋,娶亲队伍只好绕路返回家里。现在,那条路还在,但不再面临被沙丘掩埋的风险,因为20多年来,有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奔向恩格贝,在路的周边开拓了连绵的绿洲。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内蒙古1949年的森林覆盖率是7.7%,2015年的森林覆盖率是21%,生态环境保护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内蒙古,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企业、个人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大家的共识。
采访团一行还远赴二连浩特参观了昊罡果蔬粮油进出口园区和禹力对外经济贸易有限公司。冯志刚是二连浩特市昊罡果蔬粮油进出口园区经理。他说:“蒙古国绝大部分的果蔬依靠他们园区出口,出口的果蔬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山东省居多,占到出口总量的75%左右。”该园区的进出口贸易做的风生水起,得益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冯志刚向记者介绍,有了中蒙俄经济走廊这个纽带,使他有信心把企业做好。紧接着,采访团一行又来到了禹力外贸有限公司。“80后”的公司负责人李鹏远长相憨厚,可他独到的商业嗅觉让记者们刮目相看。他在2013年多次到蒙古国调研,考虑到乌兰巴托的基础条件好,于是下决心在乌兰巴托建设中蒙跨境电商平台。2014年,中蒙跨境电商平台建成,极大地方便了蒙古国民众购买商品的需求。去年,李鹏远向蒙古国发送跨境电商货物10万件,今年预计翻一番。
加快转型升级,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主攻方向。6月6日上午,北方股份制造部经理班新龙领着记者在试车场转了很长时间。望着各种型号崭新的矿用汽车,班新龙自豪地介绍道,北方股份在转型中已经成功研发了NTE系列自主品牌电动轮矿用车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并且还出口非洲和东南亚等国家。据了解,北方股份每年都会拿出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领域,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目前,公司确立了四个转型方向,即依靠整车盈利向“整车+零部件”盈利转型、由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型、由依靠合资品牌向凸显自主品牌转型、由产品销售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型。
2016年11月,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把脱贫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写进报告中。那么,各地是怎样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呢?采访团一行走进了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了解情况。该镇苏布尔嘎嘎查书记尔定图告诉记者,他们嘎查共有400多个农牧户,自治区这些年来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很多贫困户都脱了贫。伊金霍洛旗制定出台了六项兜底扶持政策,确保全旗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尔定图书记说:“有政府的支持,加上自身的努力,我们嘎查的贫困户一定能如期脱贫。”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了解。“走进内蒙古·感知70年”全国边境外宣期刊采访团记者们由衷地为内蒙古点赞。(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马艳军)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