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杨秋
“农民需要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
在《塘约道路》这本约7.7万字的书中,作者以扶贫攻坚为主题,阐述了塘约村由“贫困村”变身“小康村”的故事。
塘约村风貌
2016年,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0元,村集体经济达到202万元,全村森林覆盖率达76.4%,林地资源面积1200亩,其中成材林蓄积量4万余立方米。
而三年前,塘约村还是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村集体经济不足4万元的国家级二类贫困村。
曾经的贫困村,如何仅用三年就做到了“百姓富”+“生态美”?
“千难万难,党员干部带头就不难”
“千难万难,党员干部带头就不难。”行走塘约,群众口中经常冒出这样的话,听得出一个好的基层班子对塘约村的影响之深。
塘约村旧貌(资料图)
2014年夏,一场山洪让原本已经穷困潦倒的塘约村生产生活濒临绝境。一时间,塘约面临着“千难万难”,这也激发了以村支书左文学为代表的塘约村十余名村干部“穷则思变”的决心。刚改选不久的村“两委”成员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决定以抗灾自救为契机,凝聚群众、抱团发展。
面对一贫如洗的废墟,怎么办?
灾情发生第二天,时任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来了。在他的启发下,左文学毅然决然地带领大家办起了合作社,把各家分下去的责任田全部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管理,实现产业规模发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左文学说:“选好一个路子,建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用好一套政策,面貌就会大改变。”
千头万绪,抓住产业成为引领
合作社的成立,让曾是一盘散沙的塘约村盘活了原有资产,有了稳定的财富积累途径,也让村民们看到了小康生活的希望。
塘约村大棚蔬菜
芹菜、韭黄、羊肚菌、香菇、莲藕、西红柿……规模化的产业成为了塘约村发展的“顶梁柱”。2015年,塘约村集体经济达80万元,2016年,村集体经济超过200万元,村子开始富裕了。
如今,塘约村所有村民根据自有土地情况,以每年每亩700元、500元、30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农户则在合作社上班,每天可获得80元的工资。到了年底,农户凭借土地股份占有率还可享受利润分红,百姓也开始富裕了。
村里还成立了建筑队、运输队、妇女联合创业中心等,为村民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也让村民的收入有了保障,让塘约一跃成为脱贫致富的“榜样”。
塘约村民居
目前,塘约村又在规划实施“六村联营”活动,准备联合周边5个村庄,把塘约的经验做法推广出去,统一种植、扩大产业规模、规范管理,带动周边老百姓增收致富。
不忘初心,环境与经济齐头并进
宽阔的沥青路,靓丽的小楼房,葱郁的村边树,蔚蓝的头上天……走进今日塘约,目所能及都是欣欣向荣的产业与优美的生态环境交相辉映的画面。
塘约村生态河道
作为一个先天自然环境良好的传统村庄,塘约村在转型升级的路上始终“不忘初心”。
2015年,村集体有了“第一桶金”。村里相继建起了活动广场、疏通了生态河、铺上了沥青路、统一规划了村房屋建设、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变了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陈旧的过往。
如今的塘约村,从村里环境到村民的神情笑貌,到哪都能感觉到一股新鲜劲儿。
“农民需要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
念及当下,更要顾及长远。面向未来,塘约人还将以“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气魄长远谋划,以“百姓富、生态美”为目标,继续深挖可推广可持续的“塘约富矿”。
[责任编辑: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