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力不行,胜任不了""让能力强的同志多干点"……印象中,说这些话的人应该满是歉疚不安、羞愧赧颜。然而,现实的画风好像变了,少数党员干部在任务和责任面前祭出"能力差、干不了"的说辞,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然有几分理直气壮,甚至还带着一丝狡黠的"官油子"气。(6月7日 澎湃新闻网)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党员干部年龄越来越大,可他们却没有想着人到中年,拼搏一把的雄心壮志,反而在岁月蹉跎中,变得越来越没有工作激情,认为自己辛苦了几十年,晋升又无望,是应该享受生活了。因为离退休还有一段日子,就在单位过上了"类退休"生活,每天读书看报,安排给他的工作,就以自己老了,工作能力不行了,应该让年轻同志多锻炼等理由来推搪。其实,在笔者看来,不是这些同志"能力不行",只是没了干事创业的态度,这需要建立能上能下的制度来引导,治治干部队伍中的"能力不行"病。
为什么部分党员干部在任务和责任面前恬不知耻地"承认"自己能力差、干不了,笔者认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少数党员干部缺乏党性观念,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认识不清,认为党员干部的身份不过是自己的一份工作,却没把工作和责任联系在一起;二是少数党员观念偏差,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贪污腐败,没有做违纪违法的事情,就没有什么问题,做不做事都没什么差别;三是干部系统还缺乏能上能下的机制,传统的"铁饭碗"思维让这些党员有恃无恐,反正能够安稳度过直至退休。
深究个中原委,笔者认为,要治理干部"能力不行"的顽疾,就需要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打破"铁饭碗"的迷信,让制度触发就业的危机感,让那些态度不端的党员干部重新认识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这不是一个可以混时间、拿工资、安稳度日的时代了。
能上,就要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让有能力的人有地方可以施展才华,也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只要你努力工作,肯钻研,有成效,那么你就有机会拥有更高平台。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有能之士的干事热情,用制度吸引更多的干部自觉提升能力,努力去做有能力的人。
能下,就是要用制度约束来打破少数党员干部风平浪静混日子的固有观念,不是不犯错就可以安枕无忧,如果有干部不能做好交办事项,那就证明他无法胜任这项工作,既然不称职,职务自然也就要跟着"下来"。(唐蕾)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