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在江西老区读懂习近平的扶贫情怀

2017年05月24日 10:42:44  来源:中国青年网
字号:    

  脱贫军令状正逐步兑现。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这其中,革命老区人民的脱贫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非常关注江西工作,关注老区,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关注老区人民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老区人民的款款深意都蕴含在这句话中。

  瑞金,共和国的摇篮。历史上的瑞金,红色苏维埃政权在这里建立。今天的瑞金,脱贫攻坚战正进行地酣畅淋漓。立足苏区红色文化和红色历史,植根于现实情况,老区人民正在脱贫致富道路上阔步向前。

  发展红色旅游、引进现代农业项目,在这里,可以看见中国脱贫样本之一。在这里,更可以读懂习近平的扶贫情怀。

  老区人民不能少

  华屋位于瑞金市东南,因整个小组都姓华而得此名,隶属于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整个华屋只有43户人,基本上每一户都有人参加革命。其中有17位华屋青壮年参加了长征。他们出发之前相约来到后山,每个人种下一棵松树。后人呵护着这17棵松树长大,却一直没有等回这17位青壮年。

  就是这样一个红色基因浓厚的华屋,在2013年之前,119户人家中有106户住在危旧的土平房里,用的都是土灶台。全小组没有一辆车,人均纯收入仅2000元左右,附近村庄甚至流行着“有女莫嫁华屋郎”的说法。

  历史上,华屋为中国革命贡献着新鲜血液。现在,面对着华屋人民的贫穷落后,应该怎么办?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老区应该何去何从?

  “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习近平的话依旧铿锵有力,简洁明了地给出答案:老区人民不能少,不能掉队。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地方工作时,我一直抓老区建设,同老区很有感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

  “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习近平的话照亮了老区人民的心,像一座灯塔,给老区各级党委和政府指明了方向。

  2013年4月5日,华屋村开始拆除部分土房,2014年新房建成。如今的华屋,已经拥有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具有浓厚客家风情的住房。每户占地面积90平米,两层半的建筑面积共225平米左右。并且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原有土坯房进行了修缮,延续历史文脉。

  黄沙村村委会文书华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套房子建造好大约12万元。政府每户补贴1.5万到2万元。农民还可以享受5万元的免息贷款。在拆除部分旧房的时候,还有100元一平方米的补贴。”除了政府的投入,其余所需要的钱也不是一次性交完,而是分期付。“如果确实没有钱建房子,可以去住村里建的保障房。道路、绿化,还有房子外部的设计和装修都是政府投入。”

  不仅如此,华屋还建起了占地286亩的大棚,种植蔬菜、火龙果、百香果等。借助红色资源和大棚产业,华屋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新建的客家风情住房就有了“用武之地”。“农户提供客房住宿,一个床位可以获得60块钱。都是村民自愿提供的,几间都可以。一开始开发了100间,后来又增加了20间。”华盛说。不仅提供住宿,农户还可以提供餐饮。“吃饭每人45到50元不等,早餐是12到15块钱。”华盛补充道。

  如今的华屋,远望就像是精修过的江南水墨小镇,早已看不出贫困的影子。正如华屋人所说:“在外面颠沛流离的感觉很难受。在家里做好了房子,门口又有了产业,每天过得都很踏实。有产业,我相信能致富。”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