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动节是5月1日,全球有不少国家和地区选择与其同步。(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中国台湾网5月1日讯 从全球工业化普及后,劳工取代农民成为各国社会与经济的主力,但因生产工具不为自己所有,往往成为被压迫群体。如今在许多国家与地区中,劳动节被视为一个重要节日,让更多的劳动者能够休息一日,但为何选择5月1日这一天?除了5月1日这天外,世界上又有哪些特别的劳动节呢?
台湾《中国时报》刊文《为何选在5月1日? 全球劳工节来源与特色》一一为您介绍:
工业革命后,出现新型工作型态。在早期发展中,劳工权益经常不被重视。
1866年,由马克思(Karl Marx)创组的第一国际(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首先喊出每日8小时工作制,开始影响各国的劳工阶层。
干草市场暴乱(即“秣市惨案”)虽被镇压,但此后由于各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和不断斗争,终于赢得了8小时工作制和劳动节。为了纪念美国工人阶级的英勇斗争,1889年7月,第二国际巴黎大会决定,自1889年起每年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图片取自网络)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城爆发大规模抗争游行,聚集约35万人,要求落实8小时工时制度,并改善厂房与工作条件。市府派出大批警力维安,却因激烈冲突造成双方互有死伤,更在3天后的群众大会上,遭受炸弹攻击,造成多名警察和劳工当场死亡,史称“干草市场暴乱”(Haymarket Riot)。而后有多名工会领袖遭判死刑。
3年后,共产第二国际(Second International)在巴黎,将此次事件的发生日期(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呼吁各国劳工一同纪念并持续争取权益。
身为前苏联继承人的俄罗斯,至今在5月1日,仍会有劳工节的大游行。(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继承共产第一、第二国际的前苏联(USSR),不仅将5月1日定为劳动节,更举办盛大的游行和庆祝活动,包含高举马列等共产领袖肖像的游行。
大陆的五一劳动节,过去曾是7天连假的“黄金周”,目前则改成3天连假。(图片取自网络)
新中国建立后,也订定5月1日为劳动节,更从1999年起连同农历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全部延长休假时间为7日,形成3大黄金周的概念。不过2008年以后,配合其他民俗节日调整,五一连假改为3天连休,并在各地举办大型工人联欢会。原属英国和葡萄牙的港澳地区,亦在回归后将5月1日列入官方节日之一。
随着全球化浪潮和劳工意识抬头,多数国家和地区在设立劳动节时,多与国际劳工节同步,不过仍有部分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例如北美洲的加拿大与美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
在加拿大境内,劳动节是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由第四任总理约翰·汤普森爵士(John Sparrow David Thompson)订定,但工会和劳工团体仍会在每年5月1日上街游行来庆祝和表达诉求;邻近的美国同样也在暑假过后,将加拿大的劳动节引入成为联邦节日。
2009年英国左派团体在伦敦进行劳动节大游行,还包含巨幅斯大林画像。(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新西兰在1900年设立劳工节,原先放权给各地方自行决定日期。不久之后,在1910年将十月第四个星期一做为全国通行的劳工节。
澳大利亚,则仍由各省自行决定日期,首都堪培拉(Canberra)、新南威尔斯省(New South Wales)和南澳是十月第一个星期一;维多利亚省和塔斯马尼亚(Tasmania)则是3月第二个星期一;西澳区域是3月第一个星期一;而北领地与昆士兰省(Queensland)则选择5月第一个星期一;而印度洋上的圣诞岛(Christmas Island)则以3月第四个星期一作为劳工节假期。
[责任编辑:何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