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这些国家都探索为首都“减负”!看非首都功能如何疏解

2017年04月12日 14:24:55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近来引发热议。历史上,不少国家的首都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上都进行了探索。有些卓有成效,有些则衍生出新问题。

  日本:诸多“副中心”让“东京国”卸压

  日本首都东京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东京被作为经济中心之一,享受各种政策倾斜。东京都市圈GDP占日本全国GDP近1/3,制造业和服务业高度聚集,人口过度集中。这不可避免的给这座城市带来住房、交通、环境、能源供应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为改变东京“一极集中”的状况,日本政府多次作出努力,其中行政性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1958年,日本政府首次出台“首都圈整备规划”,在东京站半径30公里外,建设5至10公里宽的绿化带,将原中心城区和新建住宅区建设隔离开,以控制城市规模无序蔓延。70年代以后,针对东京“都市病”各种弊端,日本政府的规划基本思路进一步明确:避免城市业务功能过度集中在首都中心区域,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区域均等化,建设多层环状公路线和高密度地铁网络线,从而缓解东京中心区域的压力,将产业、机构和人口逐步疏导到周边地区。

  在此背景下,东京出现了新宿、涩谷、池袋、大崎等诸多“副都心”,以及筑波、幕张、埼玉、横滨等“新都心”,成为“大东京版图”上的重要节点。

  日本政府的调控措施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东京的“过度膨胀”,让东京的城市拥挤程度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东京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商务成本也导致迁入人口下降,成为调控东京人口的“隐形因素”。

  首尔:行政中心迁至世宗

  与日本相毗邻的韩国首都首尔,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密集、地价飞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韩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陆续出台相关政策。1982年,韩国政府颁布《首都圈整备规划法》,通过强制性措施限制首尔市人口过密情况,并对工厂、大学等人口集中地点设施的新建、扩建进行总量控制。

  2005年12月,韩国政府再制定《第三次首都圈整备规划(2006-2020)》,将首都圈分为成长管理圈、密度限制圈和自然保护圈,把以首尔为中心的“单核”空间构造向“多核连接型”空间构造转化。

  2013年7月1日,韩国正式启用行政中心城市世宗市。韩国16个中央部门和20个下属机构迁移到世宗办公。目前,超10000名公务员在世宗工作。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