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辽宁省政府砍掉85个处:一个月前的老新闻为何刷屏

2017年04月11日 08:53:44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全媒体平台
字号:    

  人民日报3月17日政治版头条《辽宁省政府简政放权,破解“审批很迷恋,监管很迷茫”——砍掉85个处室之后》推出之后,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和客户端转发,半小时不到阅读量就上10万+;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微信公众号,比如北京青年报“政知局”,还作了颇有深度的解读。

  说来,此稿不算新闻。春节小长假后的2月8日,人民日报就刊发了我采写的消息《简政放权先向自身“动刀子”——辽宁省政府砍掉处室85个》,消息源来自辽宁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2月7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简政放权的相关情况。

  既是“旧闻”,也非独家,这篇文章如何成了刷屏爆款?不管对地方主政者、宣传部门同志,还是新闻从业者,或多有启发,且听我讲讲“爆款旧闻背后的故事”——

  从菜单到大餐:两天时间,采访省厅十几位处长,了解“被改革者”想法和呼声

  消息刊发后,人民日报政治版主编马国英便来了电话:消息不够,还请深度调研。

  刚开始联系采访时,我是有一点打怵的。机构改革,头绪繁杂、部门众多,并且涉及人员安置,较为敏感,能不能往深处说?没有把握。

  “自上而下”破解采访难。深知不少政府部门特别注重“程序”,副处长、处长、分管厅长,报主要负责人,这个流程下来,顺利的话也要三四天。此番改革的牵头部门是辽宁省编办,在不少同行眼里,留有“难采访”的印象。我没有选择自下而上“走程序”,而是直接找到了原就采访过的编办主任林国军。一条短信,得知意图,林主任爽快地安排给了分管这项工作的副主任刘毅,并很快和具体负责的政府机构处的处长、副处长接上了头。

  深入采访,挖掘好故事。两天时间,采访了省发改委、工信委两大部门十几位处长,基本了解到“被改革者”的真实想法和呼声感受。细细采访,才知此事的重大意义和艰难程度。

  85个处被砍掉,192名副处级以上领导编制被削减。像发改委这样的强势部门,被砍掉了9个处,编办自身也砍掉了2个。最后攻坚阶段,省长陈求发亲自给55个部门开会,不只给一把手开,而是给班子成员集体开,55个部门分14批次,集体谈话做工作。

  新闻,纸上得来终觉浅。瘦身简政、砍掉85个处,意义非同小可。但对比隔着一个多月的两篇稿子,一个是七八百字的消息,一个是深入调查,如果说消息仅仅是一份菜单的话,调查则算是一盘大餐了。为什么改,怎么改,改了啥效果,人员啥状态,都体现了出来,信息量大。比如,原来不少处就三四个人,干不了大活儿,有时候就是安排人;又如,这次改革,哪些处室职能得到了加强,介绍得比较清楚。人还是哪些人,但优化组合以后,大不一样,职能更加突出服务审批、服务监管、服务供给侧改革等等。消息稿来源于新闻发布会上主持人的介绍,而调查稿则来自于面对面的采访,也来自于自己多年来的观察理解。这也是媒体都报道过的同一题材,此番还能引起很大反响的原因。

  问题导向与把握火候:聚焦辽宁革旧布新,刮骨疗毒,修复净化政治生态的尝试

  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有其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新闻报道同样如此。

  有一段时期,辽宁厅级机构膨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凌河保护区管理局……一下子多出了近10个正厅机构,不少机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中央巡视组第一轮巡视辽宁时给予严肃批评。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