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申博”之后上海又一次申办世界性活动,今年10月见分晓

2017年03月30日 10:44:58  来源:解放网
字号: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全国的体育热潮提升到了新高度,此次申办“技能奥林匹克”,人们也期待,能够像弘扬奥运精神一样,弘扬工匠精神。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见习记者 吴頔

  有着“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美誉的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目前,我国正积极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并决定将上海作为承办城市。今年10月,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技能组织全体成员大会上,将进行申办陈述和投票表决,最终确定主办权归属。这是继“申博”之后,上海参与的又一场世界性活动的申办“战役”。

  中国参赛三届共获5金8银7铜

  如果说一个国家在奥运会上奖牌数,反映的是该国家的体育实力,那么在世界技能大赛上的成绩,代表的则是技能发展水平、制造业实力水平。

  说到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的历史,要追溯到60多年前。1946年,西班牙国内技术工人大量短缺,为应付这一困境,时任西班牙青年组织总干事何塞·奥拉索(Jose Olaso)萌生以职业技能竞赛吸引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想法,激发更多的年轻人及他们的父母、老师、雇主对于技能学习的热情。受这一灵感启发,西班牙于1947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随后经过一系列努力,西班牙与葡萄牙创立了世界技能组织的前身——“国际职业技能训练组织”,同年,两国携手在西班牙伊比利亚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技能大赛。起初,赛事的规模并不大,只有来自两国的12名青年参加。随后,不少国家纷纷加入,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的选手纷纷登上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赛事规模日益壮大,时至今日,已发展为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

  1950年——1972年,世界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届,自1972年起改为每两年举办一届,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43届。历届大赛以在欧洲举办为主,亚洲仅举办过4届。

  世界技能大赛是青年人展示技能的舞台,除了少数项目年龄上限为25周岁,绝大多数项目的参赛者,都要求年龄在22周岁以下,以促进青年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升,促进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在职业技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和职业技能的推广。

  目前,世界技能大赛共设置结构与建筑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创意艺术与时尚、社会与个人服务、运输与物流等六大类50个左右的比赛项目,其中,既有飞机维修、移动机器人、数控铣这些看上去“高精尖”的比赛项目,也有平日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技能比拼,比如烘焙、美发、花艺、网站设计等。

  201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代表中国政府申请并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之后,我国于2011年、2013年、2015年连续参加了3届世界技能大赛,累计取得5枚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和29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

  2015年8月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获得5枚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和11个优胜奖,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创造了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当年8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接见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并座谈时,提出我国可积极考虑申办一届世界技能大赛。

  期待借“技能奥林匹克”弘扬“工匠精神”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全国的体育热潮提升到了新高度,此次申办“技能奥林匹克”,人们也期待,能够像弘扬奥运精神一样,弘扬工匠精神。

  “奥运申办成功之后,每个人都像关心自己家的事情一样关心奥运,关心体育。”在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银牌的上海高技能人才张淑萍希望,申办世界技能大赛,也能在社会形成一个更加有利于技能人才发展、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氛围。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规模最大、实践能力最强的一支队伍。近年来,技能人才队伍规模日益壮大,截至2015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达1.65亿,其中高技能人才4501万人,政策措施也不断完善,国家加大了技能人才表彰激励力度,“工匠精神”渐入人心,“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不过目前,我国技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仍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从总量和结构看,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21.3%,高技能人才数量还不足6%,总量严重不足,结构问题突出,人才断档现象严重。从体制机制看,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个人发展存在渠道窄、待遇偏低等问题。从社会氛围看,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说起来都认为很重要,现实生活中又离不开,可打心眼里却瞧不上”,很少有家长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孩子去读技工院校,如今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实训中心担任教师的张淑萍,对此也深有感触。

  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人才是根本。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部分,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高技能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链中是重要的一环,他们通常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

  “只有一流的的技术工人队伍,才能够真正将一流的设计和工艺转变为一流的产品。”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认为,很多在实验室里实现理论建模、试验的新技术之所以不能成功地跨过中试这个门槛,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工艺娴熟的高技能人才有密切关联。

  根据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两步走”的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前,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第二步到2030年,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2021年,正是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开启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节点。

  在这个时间点举办世界技能大赛,让代表世界最高技能水平的选手齐聚上海,一方面将促进我们的企业技术标准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提高我们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卓越技能的比拼、展示,鼓舞更多的企业、技能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为2030年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战略保障和支撑。在汪怿看来,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建设,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科学家的专业精神和高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三者缺一不可。

  上海VS巴塞尔,花落谁家?

  从世界技能组织发布的信息来看,目前提出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国家是中国和瑞士,两国推出的承办城市分别为上海和巴塞尔。

  百达翡丽、江诗丹顿、劳力士、万国……提到中欧国家瑞士,不少人立马就会想到这些响当当的手表品牌,和世界闻名的“瑞士军刀”。“瑞士制造”在人们眼中,是“品质”的代名词。

  钟表业是瑞士第三大出口行业,作为世界最大的钟表生产国之一,瑞士拥有众多享誉世界的钟表品牌,以钟表业为代表的精细工业是瑞士国民经济的主体,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制造业则是瑞士最重要的产业,以生产专业化学制品、药品及医疗产品、科学精密测量仪器、乐器为主。精致的产品与发达的工业,折射出的是瑞士高技能人才丰厚资源储备。

  瑞士是传统技能强国,作为瑞士选择的承办城市,巴塞尔是世界著名的会展之都,也是瑞士的化工之都,医药和化学工业的大企业构成了其经济的支柱。瑞士的三大化工集团都集中在巴塞尔,以知名药业公司诺华药业和霍夫曼·罗氏集团为首的瑞士最大的药品公司总部都设于此。

  “我们非常尊重对手,巴塞尔实力强劲,曾举办过三次世界技能大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祝平说。不过他表示,对申办“充满信心”,“当然,我们也有优势。上海的办赛能力毋庸置疑。”

  曾成功举办过2001年APEC峰会、2007年世界特奥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4年亚信峰会的上海,这些年积累了丰富的举办大型赛事、会议、活动的经验,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上海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对上海作为承办城市表示了高度认可:“上海市作为承办城市,一定有利于我国成功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他表示,上海处于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国际化程度高,现有大型会展中心和场馆设施先进,大型国际活动组织经验和国际人才储备比较丰富,交通、通讯、环境、卫生、安全、接待等保障条件较好,拥有发达的国际航空运输和充足的专业人力资源等基本条件,符合世界技能组织要求。2016年,上海圆满完成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15个项目的全国集中选拔赛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积累了组织大型技能竞赛活动的经验。

  由于50多个比赛项目都在同一场馆内同时进行,世界技能大赛对场地也有着一定要求,需要10-15万平方米的大型场馆来承办。在这方面,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会展场馆,完全可满足世赛比赛需求。而按照目前计划,开幕式场馆将选择曾成功举办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闭幕式的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闭幕式则将选择东方体育中心举办,两座场馆的座席数都是18000座,是举办世界技能大赛开、闭幕式的理想场馆。

  中国需要世赛,世赛同时也需要中国。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近2亿技能劳动者,在我国举办世界技能大赛,将使世界技能组织和世界技能大赛的影响力得到充分放大,这也符合世界技能组织的发展需求。同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过去30多年,形成了一套技能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在我国举办世界技能大赛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国家提升技能发展水平有重要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