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全国老龄办、民政部、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国家卫计委5部委昨天联合举办《“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新闻发布会,规划为我国养老体系建设勾画出怎样的宏伟蓝图?
健全机制 确保社保基金长期平衡
截至2016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1.5亿人,占总人口的10.8%,据预测,我国老年抚养比将由目前的2.8:1上升到2050年的4:3。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了人口规模大、速度快、高峰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表示,将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基金长期平衡。
贾江说:“在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提前退休,防止基金跑冒滴漏;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保持适度待遇水平。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减轻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主要是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鼓励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满足不同群体保障需要。”
发展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
养老有了物质基础后,“健康”便成了老龄化的期待。目前,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近1.5亿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副司长蔡菲表示,要发展老年医疗与康复护理服务,加强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
蔡菲称:“每年免费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
将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就是所谓的“医养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副司长蔡菲表示,将老年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现在,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出台了省级医养结合实施意见。
蔡菲说:“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协议合作,特别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优化政策环境,重点协调相关部门在投融资、财政税收、土地使用、合理定价等方面进一步明确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全方位激励 降低民办养老机构制度性准入门槛
目前,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迅速,约占养老机构总数的40%,许多省份已经超过50%,养老服务业正成为社会投资热点。然而,养老机构作为一般建设项目的审批和行业准入中存在着审批周期长、环节多、门槛高等问题。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孟志强表示,继续加大对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激励扶持力度,进一步降低制度性准入门槛。
孟志强认为:“继续落实好民政部等部门《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以及规划建设、购买服务、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方面的扶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益,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的措施纳入发展规划、改革试点、地方激励、提高服务质量等工作中去,实行全方位激励。”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