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将于4月4日(清明节)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隆重举行。
丁酉(2017)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系列活动共有14项,均围绕祭祀典礼展开,各具特色,活动的层次有进一步提升。
从3月开始,将先后举办“黄帝陵·文化自信”学术交流会、“三秦大讲堂”之“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海峡两岸名家书画展、“国风·秦韵——华夏同根主题音乐会”、“炎黄子孙林”“思源林”“同心林”植树活动等。其中,增加了黄帝陵标识碑落成仪式、勒石记事·传承文脉——历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文碑刻揭幕式、海外侨领纪念植树启动仪式等3项新活动。
今年的公祭活动以溯源、寻根、凝心、铸魂为主旨,通过阐释、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赓续中华文明之“脉”,筑牢文化自信之“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据了解,今年在继续邀请台湾政党领袖代表参加公祭活动外,还将邀请更多台湾青少年学生、基层代表参加。届时将举行“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主题采访活动、全国第二届“画出你心中的黄帝陵”少儿绘画大赛、“缅怀始祖·四海同钦——寻根祭祖游延安”等活动,同时邀请各界人士参与,旨在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深化全体中华儿女对黄帝陵崇高地位的认识,普及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脉。
黄帝陵祭典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历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八大显著特征:对于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昭示国家正统地位的特征;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文化传承性特征;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在需求,是民族心理中的深层意识,具有意识形态特征;经过长期的继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程序化的祭祀方式,具有规范性特征;在民间具有深厚的认同感,其祭祀礼仪具有民俗化特征;从规模、礼仪等方面体现了当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发展状况,具有历史时代特征;以当今追忆和缅怀黄帝开创中华文明所作出的贡献,告慰先人,传承后世,具有继往开来的开创性特征;具有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的凝聚力特征。
黄帝陵祭典活动意义重大。首先从历史文化方面来看,几千年来,伴随着黄帝陵祭典所衍生出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对于探索中华文明之源,研究中华文明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次在艺术方面,黄帝陵祭典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入发掘、整理和保护这些艺术形式,对于更好地传承、丰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都将产生重要作用。最后在现实层面,黄帝陵祭典活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和不竭源泉。对于奠定健康的民族心理和传统文化基础,增强全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对黄帝、公祭黄帝活动和黄帝文化的展示,充分展现了陕西的新形象和陕西人的文化自信,为陕西追赶超越汇聚力量。
链接
黄帝陵标识寓意深刻
田立阳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黄帝陵文化资源,赋予黄帝陵新的时代文化气息,2016年,陕西面向全球发布了黄帝陵标识。黄帝陵标识创意新颖,寓意深刻,色彩质朴,庄重独特,极具唯一性与识别性,诠释了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
黄帝陵标识由3部分组成,一是虚实相间的圆形背景。圆形代表天地、祥和、圆满等一切博大的宇宙观和人文思想,象征着黄帝在中华儿女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尊严。同时,以面、线构成的圆形状态,虚实相间极具空间感,体现时空的转换,喻示着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
二是圆形下方的大地和如意祥云图形,寓意黄帝创造中华文明根植厚土、造福百姓的初衷,彰显了黄帝文化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影响与福祉。
三是标识上部突显“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的寓意,并以毛泽东主席委托郭沫若题写的“黄帝陵”为主视觉要素,上下融为一体,极具唯一性与识别性。
黄帝陵标识这3部分相依相存,互为补充。标识的视觉表达以黄帝同时代的图形语言特征为基础,质朴、浑厚、庄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气息。整体色彩以质朴、厚重的黄土色和黑色为主基调,重点突出黄帝陵形象的威严、庄重和肃穆。
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陕西省黄帝陵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勇表示,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黄帝陵标识的文化推广作用——
一方面,黄帝陵世称“天下第一陵”,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教育示范基地、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是中华儿女寻根问祖、凝心聚力的精神家园。从黄帝陵的崇高地位出发考虑,黄帝陵标识对传承保护黄帝陵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历史意义。
另一方面,从时代要求来说,黄帝陵历史文化资源丰厚,黄帝陵标识作为承载黄帝陵文化的符号象征,对推动陕西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作用,是传承与保护黄帝陵文化的重要手段。
[责任编辑:郭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