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3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在堪培拉议会大厦,共同见证了中澳两国八份合作文件的签署。
在不少人的第一印象里,矿产、红酒、龙虾和乳制品是中澳经贸合作的亮点。而3月24日,李克强总理与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共同见证的八份合作文件的签署,则“刷新”了这种固有认知。
文件内容涉及中澳自贸协定、气候变化、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项50亿澳元(约合37.5亿美元)的基建大单。该项目的合作备忘录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与澳大利亚BBIG公司签署。双方将合力在澳大利亚西澳建设包括港口、铁路基础设施和PIOP铁矿石资源矿山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工程。
这是中国建筑首次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消息甫一传回国内,公司股票就直线上扬,甚至一度涨停。
“中澳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禀赋各异,产业高度互补,投资合作大有可为,”24日当晚,李克强在中澳经贸合作论坛发表演讲时说,“双方的合作不仅要‘骑在羊背上’,‘站在矿山上’,还要‘坐在高铁上’。”
李克强指出,前不久,澳大利亚提出500亿澳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涉及铁路、公路、机场等项目,而中国企业在装备、工程建设等方面有优势,双方深入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此次在李克强见证下签署的基建大单则是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的重要项目之一,将在西澳的皮尔巴拉地区中北部沿海建设260公里铁路及港口设施,为当地铁矿石矿山提供出口服务,有力推动中澳自贸协定下的两国间经贸活动。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看来,李克强总理此次新年首访带给中国企业的“利好”远不止市值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带动中国装备、中国标准走出去,把我们的优势产能和装备制造打造成为国家‘新名片’。”王义桅指出。
“中国制造最初以代工生产消费品为主,现在已进入大型装备制造走出去的新阶段,这就需要标志性的工程项目。”李克强总理曾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时,鼓励核电人到国际市场竞争,“这不仅将使中国制造誉满全球、中国装备名满天下,也能倒逼国内制造业不断升级。”
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也成为李克强总理部署的重点。在“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总理参观了中国公司在非洲承建的首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鼓励其打造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高地”;在总理主持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针对如何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的议题,参会者足足讨论研究了两个小时。
有媒体统计,仅2014年一年,李克强出访国家12个,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期间至少签署251项大单,涉及总金额至少1400亿美元,其中占比较大的是高铁、公路、能源和民生等领域。
“这是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推动形成优进优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李克强总理这样阐述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对中国经济的重大战略意义。
富有意味的是,就在中国企业拿下基建大单后不久,一家来自北京的共享单车企业正准备进军悉尼市场。舆论认为,中国基建企业能够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开拓市场可谓意义重大,但人们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责任编辑:张晓静]